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14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严庆 《伦理学研究》2007,(2):9-13,35
民族道德与社会政治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说来,民族道德易受制于政治道德,而民族道德又会反作用于政治道德,同时,民族道德与政治道德作为一种有联系的精神实体,又会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2.
池忠军  亓光 《学海》2008,1(3):62-66
重新审视<宣言>的政治哲学思想,意味着在对政治哲学基本概念的分析基础上,能够把握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存在、建构和超越的逻辑进路下辨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宣言>中是通过三个核心范畴的命题而确立的.通过对<宣言>具体内容的抽象,<宣言>在三大范畴性进步的基础上,成功地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科学性、进步性、前瞻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3.
杨姿芳 《现代哲学》2008,(1):124-128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德育思想主要表现为:通过创立性善论建立了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把仁义统一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强调自我教育是德育的关键环节;推崇诗意的理想人格从而达到以德治国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4.
政治是人类社会治理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通过政治发展而得以实现的.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政治就出现了现代性的转型,这是政治获得普遍性的过程,开放性和公开性都是政治获得普遍性的途径.行政是政治的重要组织部分,政治的普遍性在行政这里是以公共性的问题出现的.行政的公共性需要在它的公开性中获得和得到保障.易言之,行政的公开性不足,就会招致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猜疑,公共舆论也就得以兴盛,如果行政具有了充分的公开性,公共舆论就会失去迷惑公众和煽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5.
产权制度安排并不只是一个经济范畴,它还与社会政治民主、道德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它是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力,是社会秩序的信用基础,是社会关系的正义体现,是民主政治的推进器,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必须进行产权改革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而在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问题,即进行产权改革不等于否定社会主义,须确立政府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及减少特权产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通过分析施特劳斯对封闭社会与普遍社会的理解,阐明了他对现代性危机的诊断:现代性思想抛弃理性与自然正确,故不再认识到自由民主在现当代的合理性、正当性与普遍性;从而,当国家的强大有力成为衡量的最高甚至唯一标准,当民族神话或习传性道德粉饰下的专制暂时“辉煌”,人们很容易在看似危急之时抛弃自由而拥抱专制.本文表明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不是要照搬美德政制,而是欲借助古典政治哲学来恢复对政治事物的常识性理解,从而真正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并将古典之原则间接曲折地运用于自由民主;其意图是为自由民主提供健康、坚实的道德和智识之根基.本文反驳了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倾向的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曲解和误用:以之为根据来反对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性.本文也揭示了施特劳斯所理解的文明之内涵以及政治自由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李佃来 《哲学研究》2012,(10):11-19,128
<正>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关于此的研究目前遇到一个"从何处进入"的难题,即应从什么视角或根据什么范式清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语境并指陈其问题与逻辑,进而开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更为开阔的理论空间。从已有的学术探索来看,有两种理路值得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及方法: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中国民众公平感对社会认知的作用,及经济因素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第一,公平感越高,则社会冲突感越低,外在政治效能感越高,越倾向于对社会不平等进行内部归因,即对于社会的整体认知更加积极; 第二,经济因素能调节公平感与社会不平等内归因的关系,具体而言,经济水平越低,则公平感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内部归因正向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39.
肖雄 《中国哲学史》2022,(3):108-116
梁漱溟、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政治哲学均将中西政治传统之根本差异理解为其背后的“精神-主体性”之差异,这种解释可以方便地称之为政治哲学中的“智识之辨”。这种解释不止于描述中西政治在制度表现、社会组织、人际秩序等现实政治运作上的不同特征,而且试图在认识论(广义)、主体性及存有论上解释何以会有这种差异。这种“精神-主体性”的解释一方面是要说明传统文化何以没有孕育出民主以及如何开出之;另一方面是要说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并为建立文化主体的自我认同、避免现代文明的流弊、纳现代文明于传统等目标奠定思想基础,在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批判中实现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140.
董键铭 《世界哲学》2022,(4):123-133
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所占据的主流地位造成了政治哲学研究方式的窄化,而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研究则为探索不同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了三重启示。就关注问题而言,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延续了近代政治哲学对权利问题的关注,而生命政治学则提示了关注权力问题之政治哲学的可能性和意义。就论证方式而言,近代政治哲学和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秉持自然论证的论证方式,而生命政治学则诉诸历史论证方式。就立论基础而言,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作为理性主体的个人为其基本前提,而生命政治学则关注主体的生命性特征。反思生命政治学对政治哲学研究所带来的三重启示,不仅为推动政治哲学研究突破原有视域提供了理论启示,同时也为思考构建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本范式的、合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