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5篇
  2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正>我很荣幸能回应白彤东教授的文章。对韩非子的政治思考与近现代(modern)西方传统中的政治哲学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给出了非常细致入微和精妙的讨论。它指出,在封建系统的瓦解和向广土众民且充满战争的国家的过渡上来讲,春秋战国之变与西方从中古到现代的转变有着根本的平行对应。基于这一  相似文献   
992.
生活家     
当不了厅长局长,当不了处长科长,那就当好家长。  相似文献   
993.
对音乐课进行情感教学是发挥音乐的特点和作用的根本,是成功达到音乐课教学目的的途径,我从事音乐课教学多年,总结出音乐课情感教学"选、诵、游、唱"的四字做法。音乐课的情感教学必须有很好的情感教材。教师在教唱前,对歌词进行有表情的朗诵,吸引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进入歌词所描绘的境界,引导学生神游于歌曲的美丽境界,唱得感人,深情地唱,能够通过唱来感染学生,感染听众。  相似文献   
994.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研究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揭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本文指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形式.基于对三种不同形式的大众文化,即工人阶级文化、亚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分析,本文指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是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并且这一研究主题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95.
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的缘故,两年前,在局机关工作了三年的我前思后想,鼓起勇气向组织递交了调换科室的申请。我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做法非常不适合官场的游戏规则,我同时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所以当领导安排我到一所小学担任一名普通教师时,我只能为自己曾经的努力喟然长叹一声。之后,强迫自己心如止水。  相似文献   
996.
A.米兰·马科维奇今天,卡尔·马克思的工作——事实上,至少在欧洲,整个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以社会民主或共产主义的政治形式,还是以马克斯·韦伯或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形式——看上去像是某种不再起作用的东西,或者说,已经被历史进程搁在一  相似文献   
997.
张君劢与施米特对魏玛宪法几乎同时进行阐释,却没有直接面对对方,而是隐秘的交谈.他们均认为魏玛宪法最终依赖于人的德性.因此,张君劢对施米特的宪法学说的忽略才是合理的,因为张君劢是在理性的抉择,而不是武断的拒绝.  相似文献   
998.
侯磊 《管子学刊》2012,(1):32-35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或卿族之间,相对均势的格局产生了一种可称之为是政治平衡体的机制.这种政治平衡体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也决定了早期法家长期缓慢的发展和积累.  相似文献   
999.
施特劳斯是二十世纪的著名政治哲学家,也是在诸多方面皆有建树的犹太裔学者.他关于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的论述观点独特而且影响重大.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这个命题对于理解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文章相继探讨了施特劳斯关于这个争论的一般解释,批评了德国学者迈尔应用这个命题分析施特劳斯和施米特思想对话的方案,突出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分别对于理解这个命题的重要性,最后从言行二元论和追求完美正义的角度重新阐释了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阮籍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认为,阮籍从不议论他人是非或评论时政,他鄙弃名教标志着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然而研究表明,阮籍不但用行为的方式"议论"别人,而且用文学的形式针砭时政;他表面上鄙弃礼教,但礼教思想在他内心深处根深蒂固;他"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为趋步老庄,而老庄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因素。从魏晋士人思想演变的脉络看,阮籍思想是士人思想宗教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