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0篇
  3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21.
3岁时,她进入一所幼儿舞蹈学校,6岁时出演歌舞片《起立欢呼》,大获成功。随后一年中,她相继出演了《新群芳大会》《小安琪》等多部影片。1935年,年仅7岁的她就获得了第7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成为有史以来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2.
Simon效应是指与反应要求无关的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在同侧时, 个体反应更快更准确的现象。对于Simon效应的产生机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在不同实验情境中获得的Simon效应有共同的产生机制。但是,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在刺激形式、排列方式、刺激—反应规则以及反应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 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Simon效应, 即视觉运动Simon效应和认知Simon效应。视觉运动Simon效应源于刺激位置自动激活其同侧反应所产生的影响, 认知Simon效应源于转译生成的编码间的相互干扰, 两者分别与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的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123.
以自动化缺陷假说为理论背景,采用系列反应时学习任务,探讨了41名五、六年级的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41名正常儿童的技能自动化能力,通过比较对系列刺激和随机刺激的反应时差异,发现障碍组儿童的反应时虽然普遍长于正常组,但两组儿童都表现出了相同模式的系列学习效应,不支持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技能自动化缺陷假说.  相似文献   
124.
本研究选取ADHD混合型儿童11名,ADHD注意缺损型儿童13名以及正常儿童15名,通过"平均估计长度"、"平均估计误差百分比"、"估计变异值"三个指标,考察不同亚型ADHD儿童在时距复制和言语估计上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研究发现,在视觉刺激条件下,ADHD儿童的时距估计缺损并不受时距长度的影响;ADHD混合型儿童在多项任务中所表现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都差,而ADHD缺损型儿童只是稳定性差,说明ADHD混合型是ADHD中更严重的亚类型;ADHD儿童在时距估计任务中稳定性差,反映了其状态调节能力的落后。  相似文献   
125.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研究探讨了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认知上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实验一使用同一的“汉字对”刺激材料,三组被试分别进行了字形、字音、字义异/同判断,结果发现反应时和正确反应率均表明,字形、字音、字义认知均与两个大脑半球有关,显示出了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实验二使用“汉字-图形”意义整合判断课题进一步检验了字义认知的“复脑效应”,结果与实验一相同。作者认为,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与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6.
柳宗元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凡是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或者读过一些古书的老人都知道的。至于柳宗元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知道的人就要少得多,学术界的认识也不很一致。在十年动乱时期,表面上把柳宗元捧得很高,把他封为“法家”,实际上并没有理解柳宗元,把他的形象歪曲了。应该说柳宗元是个儒家,是“孔子之道”的忠实追随者。但他不是个墨守成规的儒家,是个儒家的改革者。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可以说是个伟大的改革者。柳宗元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至少不应比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低。  相似文献   
127.
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I)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黄希庭  徐光国 《心理学报》1997,30(3):326-334
用两个实验对变化/分割模型进行了检验。实验1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操纵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实验2控制目标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的间距,操纵目标时距及其中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要求被试用再现法和多数估计法分别复制目标时距,并进行立即估计和延迟估计。结果显示:与存储容量模型和加工时间模型相比较,变化/分割模型对时间估计的解释具有更高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128.
时距知觉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列  张侃 《心理科学》1999,22(2):124-127
本文回顾了近五十年来时距知觉的实验研究,对不同的理论模型、实验范式、实验方法以及主要时距判断规律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并进一步探讨了时距知觉研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9.
周强  胡瑜 《心理科学》2004,27(2):505-506
反应时以数量化的方式来反映人的各种心理和生理指标,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反应时经过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认知心理学(特别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和测量仪器两个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反应时是时间和速度的测量内容,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采用反应时法时必须考虑速度-准确性权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利用雏鸡的一次性回避学习模型、果蝇的视觉辩别学习模型和大鼠的步入学习模型等多种动物学习模型对记忆形成的阶段性以及件随记忆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变化以及基因表达与记忆形成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深入探索记忆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