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学海》2016,(3):132-137
在人类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中,"好的社会治理"一直被奉为圭臬,是所有社会组织推进治理实践所追寻的终极目标。然而,实现"好的社会治理"首先必须正视治理主旋律中的"失灵"杂音,以"治理失灵"的救赎为契机去规划社会治理的行动。20世纪中后期以来,"失灵"在社会治理中不断蔓延,逐渐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并且形成"治理失灵"的总体性存在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对"治理失灵"的救赎必须立足于当下社会治理的基本生态,对既有的社会认知观做出及时地归纳与反思,这是正确选用社会治理行动方案的认知前提。其实,"治理失灵"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面向未来的社会治理应当放弃既有的"保守主义"行动方案,继而在革新的意义上去不断刷新治理思维、促进治理主体间的合作以及创新治理工具的协同运用。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北朝至宋代禅宗三祖僧璨的图像梳理,可知对其形象的表现分为两类,一类为四分之三侧面立像,一类为"禅定僧式"的坐像。前者的代表为河北邯郸水浴寺前壁,僧璨本人督造的供养像;后者的代表为大理国时期张胜温所绘制的《梵像图》局部。僧璨不同的姿态展示了中国古代对于高僧形象不同的表现方式,其背后的意义也截然不同,前者为开窟造像的供养僧,后者为高僧的纪念性标准像,有被供奉的含义。具体到僧璨本人而言,则是体现了他在历史与文献中的两个不同的身份:一个是活动在北朝、作为社邑民众的教导僧侣;一个是文献追溯、建构出的禅宗三祖。  相似文献   
33.
《天风》2011,(9):32-33
四川省基督教两会于2011年7月20日至8月23日,集中对班子及班子成员开展道风整顿活动,为期35天,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学习动员、活动方案、建立组织;自查自纠、民主评议、剖析问题;整改落实、健全制度、防范措施等。活动主要目的为端正教风、纯洁信仰,深入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加强团体及负责人的自身建设、共创教会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4.
段锦云  凌斌 《心理学报》2011,43(10):1185-1197
企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员工的自发性和创造性, 员工建言行为研究因此愈加受到重视。本研究拟探索中国背景下企业员工建言行为的结构(研究一), 并检验中国人的典型思维特征-中庸思维与中国背景建言行为的关系(研究二)。研究一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0名企业员工的访谈提取建言行为关键事件, 编制初始问卷, 再通过对159名被试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抽取出顾全大局式和自我冒进式两个建言行为维度; 另一批159名被试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构。研究二以278份配对员工为样本, 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中庸思维与顾全大局式建言存在正相关, 与自我冒进式建言存在负相关, 且授权对中庸思维与两类建言行为之间关系存在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5.
宋雄伟  臧雷振 《学海》2023,(6):143-151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标识性概念,与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关系紧密。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国历史实践,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它内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紧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对民主价值的追求过程中,是一种融合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解决实践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学理上回应了民主与治理,中央与地方,政党、国家和社会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陈平  李潇  任赫  辛涛 《心理科学》2023,(4):960-970
针对我国测评项目的高安全性需求,提出锚人与锚题相结合的新跨年等值设计,并采用基于实证数据的模拟研究方法探究等值方法、锚人数量、锚测验组卷方式和不同测验周期被试能力差异对等值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均影响等值精度且等值方法的影响突出。建议:(1)锚人较少时采用需量尺转换的等值方法;(2)锚测验组卷方式应与等值方法计算特点相匹配;(3)各周期被试能力差异较大时可酌情增加锚人或调整锚测验组卷方案。  相似文献   
37.
“伦理”话语及其传统是“活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其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伦理”话语及其传统的核心范式在于“伦理地思考”,在考察“伦理”话语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中,必然走向“伦理地看待”中国式现代化,其要义包含了三维结构:从“实体性”出发的“伦”意识,“在一起”的“理”智慧,以及居“伦”由“理”的伦理情怀。值此之故,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从“伦”出发而辩证复归于“伦理实体”的精神之旅,成为弥合“分裂的世界”的重要精神力量,以“伦理”为标识区别于其他现代化形态。  相似文献   
38.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内蕴伦理意涵、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的伦理共同体。把人类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生命健康权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主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是加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合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原则,也是体现和彰显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价值共赢的伦理原则。作为建设健康世界和保护人类共同地球家园的根本大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内蕴和贯穿着对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以及生态利益与生态责任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是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安全一体化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39.
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次呈现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美德概念可以回应三方面的问题,即美德的约束力、美德的驱动力、美德的实现问题。其特点主要有其作为美德学说的整全性,其思想实验与对直觉的诉诸,以及其明确的元伦理维度。作为一种传统理论,孟子式美德伦理学要转化为当代形态,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元伦理维度包含的形而上学独断因素。对于其理论的独断因素,可以有三条化解路径,即康德式路径、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路径、反思平衡的方法;对其现实基础性美德即“孝”蕴含的独断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化解,一是回到孔子的相关观点,二是借鉴当代伦理学对美德如何始于家庭的道德心理学解释。  相似文献   
40.
西方学界在自由与必然的二元对立架构中,往往倾向于把能够做出随机偶然的"开放性选择"说成自由的本质特征。其实,自由首先在于人们基于"由我自主的意欲志向"提出的诉求性价值偏好能够得到从心所欲的实现。相比之下,"可供取舍的备选方案"或"能够替代的可能机遇"不但只是有助于达成自由的从属性工具,而且还始终遵循着"趋善避恶"和"取主舍次"的人性必然逻辑,因而其开放性程度并不会实质性地影响到人们的自由意志和自由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