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湛如 《法音》2008,(5):39-44
一、引言早在佛教创立以前,古印度就有利用诗歌来表示歌颂赞叹的传统。在佛教初创之时,宣传教义最简便的形式,就是易于口耳相传的韵文,后来才逐渐加上散文,成为韵散结合的经典。《高僧传》卷第二中,鸠摩罗什对僧睿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礼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  相似文献   
62.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龟兹和焉耆曾起过中介作用。鸠摩罗什前,龟兹佛教已进入前期鼎盛,此时统治龟兹的是小乘律。鸠摩罗什学问由小乘转为大乘,是其一生极为重要的关头,这期间,龟兹戒律也转为大乘,此为罗什影响所致。在说服其师归依大乘后,罗什渐“道流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依然兴盛,只是龟兹已渐转为小乘律天下了。鸠摩罗什曾非常向往中原,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从法性是己性、法性是无性之性、法性与法身、神等三个方面阐述慧远法性论思想。法性是己性,说明法性是超越以虚假为本性的现象的实在本质,其外延表现为真实的多;法性是无性之性是慧远在中观般若学的接触对法性是己性观念的批判性成果,它说明法性是万法万相的共同本质——空性,其外延是真实不变的一。在法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变化中,始终保持不变的,是法性的超越性与实在性,及其与涅槃境界的内在联系。这使法性与慧远佛学体系中法身、神等重要概念获得逻辑上的融通。在鸠摩罗什所传中观般若学扫一切相的思潮下,慧远坚持从修行觉悟的主体方面去论证法性实在的本体论,并令法性本体与主体的本质建立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为《大般涅槃经》传入后中国佛教涅槃学的转向做好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4.
张应龙  吴开军 《法音》2002,(5):26-28
被称为马来西亚汉语系佛教之父的竺摩法师于2002年2月4日在槟城圆寂。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民政党副主席、槟城首席部长许子根沉痛地表示,竺摩法师的逝世是马来西亚佛教界的一大损失。竺摩法师虽然已经逝世,但他对马来西亚佛教的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永载史册。一竺摩法师,俗名陈德安,中国浙江乐清县人,生于1913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未时。10岁入私塾读书,12岁时在雁荡山出家,自号雁荡山僧。18岁时,赴闽南佛学院接受系统佛学教育。期间潜心研读,曾得院长太虚大师手书训勉:“守志思清笔雅,为少年之秀,若能多习禅,广…  相似文献   
65.
中国佛教大约在公元4、5世纪时传到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在6世纪通过朝鲜半岛三国传到日本,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和中日两国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全面发展,中日之间展开直接的佛教交流,中国各个佛教宗派先后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66.
徐晓鸿 《天风》2009,(4):42-43
诗歌是语言的凝练、情感的升华、精神的畅想。你能想象没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和元曲的汉民族还能称得上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吗?同样如果没有《荷马史诗》的古希腊人、没有吠陀诗歌的印度人、没有《阿通太阳神颂诗》和《尼罗河颂》的古埃及人、没有了《吉尔伽美什》的古巴比伦人,他们还能享誉世界吗?  相似文献   
67.
李世峥 《天风》2016,(6):40-41
某日灵修,我读到《帖撒罗尼迦前书》里的一段话:“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17-20)读后,我被使徒保罗这一段充满真情的文字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68.
释惟贤 《法音》2000,(8):40-40
蓝毗尼园敬礼瑞气满园庆佛生,大千世界放光明;今来圣地深顶礼,像教衰微盼复兴。 谒阿育王石柱江山一统独称雄,圣教弘传建奇功;石柱铭文烁千古,巍然屹立万丛中。 谒摩耶夫人庙顶礼摩耶表敬心,释迦养育有深恩;肉身培就法身德,忉利为说地藏经。 中华寺即景二首黄瓦红墙万绿间,宝殿巍巍像庄严;佛旗飘飘迎风舞,梵音重响法王天。当年佛陀诞生地,今日中华建道场;从此五洲传真理,中尼史上添新章。 吊迦毗罗卫城六首 一片荒芜地,昔日迦毗城; 皇宫留遗址,相对东西门。 凄凄野间草,老树成丛林; 面对荒凉景,无言慨古今。 释迦大智…  相似文献   
69.
刘东 《法音》2014,(6):60
正本刊讯5月26日上午,印度新任驻华大使康特先生一行3人来到北京广济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会长传印长老、秘书长王健的热情接待。会见中,传印会长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康特大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世界各大文明中,最早与中华文明建立起密切联系的是印度文明,而佛教正是联结中印文明最主要的文化纽带。自从两千年前迦叶摩腾、竺法兰传译佛经,开启  相似文献   
70.
本文在实际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梳理和分析了哈尼族祖先崇拜在丧葬期间和节假日中的不同礼仪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哈尼族祖先崇拜在道德评价、行为约束、情感凝聚等三方面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