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30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胡笳 《中国宗教》2017,(7):74-75
佛教的写经、刻石、摩崖等原本出于纯粹的宗教目的,却在无意中发展和保存了中国的书法形态,无法想象,如果中国书法史缺少了这些杰作,会黯淡几分。陈寅恪曾经说过:"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倚艺术为资用。"  相似文献   
92.
在西方的科学研究中,对研究者的立场和身份问题,一直存在着所谓"局内人信条"。具体到宗教研究领域,研究者大体来说有两类,即信仰者和非信仰者。前者出于局内人视角,其研究往往关注的是研究本身是否对信仰者的信仰与宗教修行有所帮助,这种研究往往是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后者出于局外人视角,其研究立足于现实,局限于一定的时空,更关注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所以,进行宗教研究时,明确研究者的身份以及研究立场至关重要,这便是所谓"局内人信条"。在分析"局内人信条"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以佛教中的感应故事研究和禅宗公案研究为例,对宗教研究中的"局内人信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3.
94.
谈到山水诗,我们自然想到山水诗的创始人物谢灵运(385—433)、陶渊明(365—427)了。他们是同时代的人,离世只差六年,但那时通信没有现在发达,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没有见面。甚至各自的名字也未曾听说过,但他们的诗都被后人称颂,被公认为我国诗坛的两颗巨星。  相似文献   
95.
林佳 《佛教文化》2013,(2):66-69
2013年2月3日,无锡灵山精舍。恰逢农历小午夜,翌日即为立春。机会难得。来自台湾地区的禅者林谷芳与大陆音乐家何训田应邀相会。品香茗,听佛乐,畅谈佛教情境下的音乐与禅,  相似文献   
96.
杨简(1141~1226),字敬仲,慈溪人,谥文元。曾筑室德润湖上,更名慈湖,学者称慈湖先生①。杨慈湖为象山门下高弟,全祖望说“文元(慈湖)为陆氏功臣”②。四库馆臣也认为,“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门之有黄斡”⑧。黄宗羲评价其学术地位说:“象山之后不能无慈湖,文成之后不能无龙溪”④。近人钟泰谓:“陆门之有杨慈湖,犹朱门之有蔡西山也”⑤。这都表明,慈湖是象山门下最有影响、最有成就的弟子。甚至“其立言宗旨,已开新会、余姚之派”⑥。其学说在陆王心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慈湖生前身后备受“近禅”、“是禅”之讥,理学史上评鉴慈湖学术,这个指责亦所在多有。因此四库馆臣总结说,“其讲学纯人于禅,先儒论之详矣”⑦。从唐宋开始,儒学视二氏为异端,直至中晚明才有所转变⑧。在儒林或道学中人看来,“近禅”是非常严厉的批评。对心学一系理学家“杂禅”的问题,虽然学界近来有所考辨,一些沿袭之谬得以澄清,但于慈湖尚缺乏全面深入的检讨。而慈湖思想与佛教的关系究竟如何,关涉到其学术的宗趣和定位,确有专门研究的必要。本文从辨析慈湖的态度与行迹和回应“世儒的批评”两方面加以考察,希望使慈湖“杂禅”的问题得以辨正和嫠清。  相似文献   
97.
李连冬 《佛教文化》2013,(2):96-105
一千六百年前的东晋时代,杭州还叫作武林,西湖也只是一片野水。传说,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从中原云游至此,看到西湖边一座小山峰,便说:“此乃天竺灵鹫山一小峰,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相似文献   
98.
禅风与禅锋     
渐袭,是时又恐涉世已深,无法回头,而禅如风,润物无声,又如锋,斩断烦丝。名师云:"吃饭,穿衣,皆是坐禅。"是谓悟透俗世,一言一行皆是坐禅,又有如佛拈花一笑,则凡尘俗世皆与之绝,此若非当世之言——欢喜就好。而当人人自危,抱着财富、美人、权力于枕边之时,却常常要烧香拜佛,状若虔  相似文献   
99.
李嶷 《中国宗教》2014,(10):73-75
继2012年在德国、奥地利,2013年在美国之后,2014年10月7日至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欧洲)少林文化节,已经是第三届。这项旨在向西方世界推广少林文化的系列活动,在欧洲、美国轮流举办,尽管起步不久,却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从少林寺的传承人应邀"走出去",迄今已经有20多个年头。在此期间,少林寺的关注点始终没有局限在国内。方丈永信法师选派的僧众,弘法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大洲。举办少林文化节,实际上是少林寺"走出去"成果的"整合"。少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00.
楼宇烈 《法音》2013,(5):31-32
行弘誓愿,续佛慧命,主笔法音,传播法音;唱生活禅,除氓迷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与净慧老和尚相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30多年了。那时,党和政府拨乱反正重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国内各宗教团体也逐步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当时,为了推动对我国传统佛教文化的研究,我与我的老师石峻教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