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直接指称论的反描述论论证主要有三种,即模态论证、认识论论证和语义学论证。多数语言哲学家相信,这三个论证对于反驳一般的关于物理对象名字的指称描述论是有效的。但是,三个论证对于一种可能的虚构对象名字的描述论是否有效,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本文根据虚构对象名字在语义上依赖于性质描述的特点,根据这种描述所产生的模态性质、认识论性质和语义学性质,最终得出否定性的结论:三个反描述论论证对于反驳虚构对象名字的描述理论是无效的。因此,对于反驳描述理论来说,如果直接指称论者使用的三个论证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则至少对于某些种类的名字,指称的描述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22.
你是谁?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你很可能会查一下自己的历史,查一下你过去的经历——使人难以挣脱的经历。你用什么词语描述自己呢?这些词语是你十几年积存下的小标签吗?你是不是经常用许多固定的词语来描述自己?也许,这些自我描述词语包括下述自我描述标签:“我胆子太小”、“我挺害羞”、“我很懒”、“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我记性不好”等许多“我怎么怎么”的词语。  相似文献   
23.
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的伦理学"是一种反思—描述的伦理学。胡塞尔、哈特曼、耿宁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现象学伦理学的三种可能性,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现象学反思中进行的对道德意识的有意无意的本质直观。这样一种现象学的伦理学与其说是一种价值伦理学,不如说是一种道德心理学或道德意识现象学。现象学的反思—描述伦理学与近代以来的规范伦理学的区别,非常类似于数学—逻辑学中的直觉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差异。与后面两种数学理论一样,前面两种伦理学说也不能被理解为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只是对它们之间的奠基关系的不同理解,会导向在伦理学思考中的两种不同立场:反思—描述伦理学的和规范伦理学的。这两种伦理学需要彼此互补才能最终构成完整的人类道德系统。  相似文献   
24.
邹晓东 《现代哲学》2017,(1):118-125
《逻辑哲学论》预设唯独描述句有意义。准此,“主体”因无法充当被描述的客体,理应作为无意义的术语销声匿迹。秉承贝克莱思路,前期维特根斯坦对此心知肚明,却又“神秘”兮兮地主张“主体是世界的界限”。此与“唯独描述句有意义”原则扞格难容。究竟为何不能干脆放弃“主体”概念?站在语用角度看,语句的意义来自主体的使用。《逻辑哲学论》对“主体”概念的超常执着表明,怀揣“精确描述”之理想的前期维特根斯,坦已然触及到了某种带有全局性的“语用”意识。进一步的语用分析则表明:“绝对精确”的理想语言只属于全知者主体,现实中的描述句则总是在作者主体-读者主体默契的语言游戏中实时赋义。  相似文献   
25.
26.
杨菊华 《学海》2008,(1):27-37
文章描述了生育意愿抉择理论,介绍了欧美及中国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分析了二者悖离的原因,探讨了西方的研究对我国未来生育行为、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的走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7.
孟振华 《学海》2008,6(3):37-44
参巴拉和多比雅是<圣经>后期的历史书卷<尼希米记>描写的两个"外邦人",对他们的描述反映出掌握话语权的社团领袖对外邦问题的看法.本文结合文学批评和历史批评的方法,解读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与尼希米等人的矛盾冲突,了解后者为何把他们描写为"外邦人",加以排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犹太教成型时期关于身份问题的争执及其前因后果,乃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星象学的人格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宣如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3,26(4):701-703
1 引言 星象学(ASTROLOGY),是一门古老的方术。在《星象学:科学还是迷信?》一书中,艾森克和Nias(1982)将星象学定义为“对人们所相信的个体出生时行星的位置与他的人格、发展、职业、婚姻及普通的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星象学基于星象学意义上的黄道带、行星及其他特征,对不同个体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但它并未解释为什么特定的  相似文献   
29.
为揭示一般人内隐的智慧分类机制及智慧类型,考察了51名硕士生对智慧描述词和提名智慧者的分类。多维标度分析与聚类分析表明,40个智慧描述词的语义空间包括人文才能/科技才能和内在特质/外在表现两个维度,分为自然科学才能、社会科学才能和人文科学才能三类;40个提名智慧者的语义空间包括自然科学者/人文社科者和人际间的/个人内的两个维度,分为自然智慧者、社会智慧者和人文智慧者三类。综合分类结果及中西智慧文化,根据智慧内包含才能或能力的性质或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智慧可分为人慧与物慧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30.
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深处,描述问题使作为其前提的规定全面凸显。而大数据基础上的创构,则使在先规定的研究居于优先地位。作为人类为认识对象所作的关于量和质、方式、方法和模式等的规范性设定,规定成了哲学研究至关重要的内容。在语言学和哲学中,"规定主义"和"描述主义"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张力。语言学中的规定主义致思,反映了语言的生命就是语言的使用。在信息文明时代,语法的变异甚至成了网络语言的标志性特征。现代科学中的规定问题集中凸显在量子力学中,它表明关于自然的科学理论只是对它的描述,从而描述的规定基础问题典型地表现在当代自然科学前沿。而在当代哲学前沿,由于涉及对象的内容,约定论和预设理论研究事实上转向规定问题的哲学研究。由于所有理论基石都具有规定的性质,规定研究将涉及规则和规律的共同哲学基础。关于规定问题的哲学分析表明,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开启的信息文明的到来,关于规定的反思日益凸显,规定论研究呼之欲出。规定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规定的形成、规定的性质、规定的发展和层次、规定的合理性和合理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