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备择选项的信息是否完整,可以将决策分为描述性决策与经验性决策两个类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完成两类决策任务时的行为改变及其神经基础尚不明确。年轻人和老年人在fMRI扫描舱内分别完成了描述性和经验性决策任务。行为结果发现,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描述性决策能力保留而经验性决策能力受损,表现出决策能力改变的不对称性。神经影像学证据显示,在两种决策任务中老年人均表现出决策相关脑区的过度激活,但是这种过度激活更多是在描述性决策中起到了补偿作用,揭示了老年人决策能力改变不对称性的潜在神经基础。研究结果提示年老化对决策行为和神经活动均产生影响,相较于描述性决策老年人经验性决策能力更容易受到增龄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老年人群的决策干预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2.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维度是一致的,包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4个维度。其中,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2)中日两国的社会规范都是以内控规范为主,外控规范为辅。中国人在内控规范中,以伦理道德为主,价值取向为次;在外控规范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辅。而日本人的内控规范中却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3)美国人的社会规范以外控为主,内控为辅。在外控的两大维度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次;在内控规范中,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尽管三国之间有着相同的规范维度,但组成各规范维度的具体规范,既有超越特定文化的共同规范,又存在着依存于特定文化的特殊规范。社会规范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管理冲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3.
<君子为礼>,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中的一篇,共16支简,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孔子与其弟子颜回的问答.其中第1、2支简文字连贯,无缺文,有完整的内容,我们权称之为首章.  相似文献   
34.
以管理的三重性观点为指导进行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九国样本的初步跨文化比较显示出中国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义务定向型的基本特征。对工作意义国际研究组研究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方法提出修正意见,以期全面反映义务观念与权利观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研究对我国管理的意义在于:为认识和调整职工与国家及组织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角度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35.
亲社会支出是指把钱以送礼或慈善捐款的形式花在别人身上, 而不是自己身上。它不仅可以给接受者带来好处, 还可以对给予者的幸福产生积极影响。亲社会支出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亲社会对象及影响效果两个方面, 其边界条件包括了外部与内部因素。通过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规范理论、进化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 可以进一步解释亲社会支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需要检验亲社会支出与幸福感之间的边界条件、探究亲社会支出的长期积极效应及提高亲社会支出研究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36.
采用记忆再认范式,通过词组再认任务(实验一)和图形偏好选择任务(实验二)操纵同伴赞同率,诱发对不同赞同率下人际关系的感知,探索感知到的人际关系对个体记忆从众的影响。两个实验一致发现,被试对高赞同率的同伴更为信任、与他们的关系也更为亲密;更重要的是,被试的回忆也与高赞同率同伴的记忆更为一致(即回忆更为从众),具体表现为,同伴判断正确时,被试的词组再认正确率更高,同伴判断错误时,被试的词组再认正确率更低。实验二还发现,被试与同伴一起回忆时的正确率要低于被试单独回忆的正确率,从众倾向降低了被试的记忆准确度。本研究表明,情境诱发的短期人际关系的变化会影响记忆从众;回忆不单纯是一个基本认知过程,它可以受到社会关系、社会认知的调节。  相似文献   
37.
袁媛  刘昌  沈汪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93-1603
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人类进行结果评价时诱发的一个重要的脑电负成分, 出现在反馈刺激后200~300ms间。作为社会认知研究的可视化指标和工具, 它在社会关系认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从社会关系与反映并表征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两方面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社会关系认知中的作用。前者着重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作为独立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后者主要介绍了反馈相关负波在分配公平和责任规范中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联合其他脑电成分(如P300), 采用更严密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范式来探讨不同人际亲密度个体在责任分摊过程中的认知神经过程及其在独立担责情况下责任绝对额度对其结果评价和社会关系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陈思静  马剑虹 《心理科学》2011,34(3):670-675
社会规范需要被激活才能显著影响个体行为,第三方惩罚(TP)正是这样一个激活的过程。本研究将TP引入独裁者博弈(DG),社会规范被激活的被试参与了TP与DG,未激活的被试只参与了DG。结果表明,前者在TP之后显著提升了DG中的亲社会行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社会规范激活过程中,社会责任感越高的个体被激活的程度越高,对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产生的愤怒情绪也越高,从而产生了更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在排除了实验中其他因素和相关理论的解释后,这一基本的实验结果表明社会规范激活受到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并伴随着特定情绪的激发。  相似文献   
39.
陈思静  徐烨超 《心理学报》2020,52(12):1436-1451
第三方惩罚会对惩罚者的声誉产生显著影响, 然而就影响的方向而言, 现有文献给出了不同答案。上述问题的一个潜在原因是先前研究未能区分声誉的不同维度以及惩罚的不同动机与形式。通过将温暖-能力双维度结构引入惩罚者的声誉, 实验结果显示, 第三方惩罚从总体上降低了人们对惩罚者在温暖维度上的评价而提高了对其在能力维度上的评价。调节效应分析表明, 动机被归因为集体聚焦的惩罚进一步提升了其对能力的正面作用而减缓了对温暖的负面作用, 并且惩罚者的合作水平越高, 其动机被归因为集体聚焦的程度也越高。针对不同惩罚形式的进一步分析显示, 当惩罚动机被归因为个体聚焦时, 经济惩罚对温暖的负面作用显著高于社会惩罚, 而在集体聚焦的归因下经济惩罚对能力的正面作用显著低于社会惩罚。  相似文献   
40.
波伏娃认为,他者作为一个次要者、相对者永远处于被异化、被塑造的位置上,深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是一种边缘化的存在。在萨特、拉康、勒维纳斯和后现代女性主义者那里他者是与主体互为补充的,是积极意义的,如果没有他者,身份就无法确立。后现代女性主义者更明确宣称,他者有种种优越性,女人的他者性使得作为个体的女人能够摆脱出来,对主导的男性文化力求强加给女性的社会规范、价值和实践做出批判与超越。本文拟从他者的相对性、他者的绝对性、他者的优越性等问题出发,探讨女性主义关照下的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