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书房和阴面的阳台间隔着一道推拉门,因为冬日寒冷,这道门一直关着。春节前,我进入阳台搞卫生,随手推上了这道门。伴着一声金属的脆响,我的心"咯噔"一下:推拉门自动上锁了,锁扣在书房那一面,我被关在阳台上了!此时,家里没有别人在,我只穿着一身保暖内衣,被冰冷的玻璃和瓷砖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阳台上没有地暖,寒意从脚下顺着血液往上升,霎时就凉彻了心底。家在五楼,跳窗出去,不可能;打电话给家人,手机又在卧室里;女儿在千里之外读大学,爱人在异地工作,纵是心有灵犀,父女俩也料不到我此刻被关在阳台  相似文献   
102.
不确定性决策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心理机制再探从决策理由切入,在现实情境中考察了违背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 principle)的心理机制,检验了基于理由(reason-based)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显著高于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显著低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而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则介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之间。研究结果支持了基于理由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3.
德福一致是中外哲人探讨的千古难题,难就难在人们希望德福一致,但又缺少证明其一致的理据.康德在分析批判以往哲学家有关德福的说法的基础上,借助于神学提出他自己的至善论的解答.反思康德的这一解答能够发现康德的至善论求助于神学的原因及其逻辑上的问题,由此可以从非神学的路径,从厘清幸福概念以及存在论和目的论的视角来解答这一难题,并揭示康德至善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发展”这一概念本身内蕴着对事物变化的价值评判,新发展观将人置于社会发展价值的核心,但对人的自身发展的价值缺乏深入追问.劳动实践是人的特殊生存方式,它既要满足人的保存生命的需要,又要满足人的表现生命的需要;保存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表现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维度.人的当代发展的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用人的发展的“有用性”取代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同时物化了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维度,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建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和审美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05.
康德关于人性善恶的思想建立在他对人之本性的界定上,就人的自然本性而言,人并不涉及道德上的善恶问题;就人的理性本质而言,人的本性中既有向善的原初禀赋,又有趋恶的倾向,这为人向善或趋恶提供了可能性。康德说人的本性意味着出自自由的行动的根据,由此人性的善或恶取决于自由的任意将道德法则作为动机或将违背道德法则的动机纳入准则的自由。按照康德的严峻主义观点,人的本性天生就存在一种根本恶,这种恶败坏了一切准则的根据,造成了心灵的颠倒,但正因为其源于人的自由本性,也为人改恶向善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6.
斯坎伦在其著作《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中提出了"推卸责任的解释",对事物具有的自然属性、有价值的属性以及我们对事物采取某种行为的理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根据这个解释,价值不能为我们提供行动的理由,理由是由事物的其他低阶属性提供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双重条件"、"取消主义"、"错误理由"的三重挑战。  相似文献   
107.
正"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们应该为此鼓舞喜欢,阿来路亚。"这是复活节弥撒中答唱咏的诵句。它蕴含着复活节庆典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是教会全部礼仪的基础,并由此延伸到八日庆期、整个复活期,直至圣神降临节;它涵盖了最基本的礼仪精神,那就是主的受难、复活,护慰之神的长住教会、训诲启迪和圣化引领。从此,恩宠的教会诞生,主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市场经济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的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学生作为社会的成员,具有人的共性,但是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状况以及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甚至很大差异.中专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下面针对几种特殊类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一些工作技巧,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多的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要研究教育系统,要研究教育系统中人的活动,首先需要研究师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研究与实践英语课程的热潮,英语课程改革在实验中不断深化,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改中,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外语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而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外语教育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一句话,外语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