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442篇
  20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欺骗判断与欺骗行为中自我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骗判断与欺骗行为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 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人际间的信任和团队的长远利益。采用行为学实验从两种视角下考察自我控制对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材料评定的方法考察了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能力状况对欺骗判断的影响, 结果发现对比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人, 被试更倾向于认为低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更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产生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实验2采用颜色Stroop任务考察了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衰竭状况对欺骗判断的影响, 结果发现当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衰竭时, 在评价他人为自己利益去欺骗、为他人利益去欺骗以及在特定情境中欺骗倾向上, 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主效应或交互作用。实验3采用视觉−感知任务来考察不同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比高自我控制组, 低自我控制组有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实验4采用颜色Stroop任务和视觉−感知任务来考察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比控制组, 自我控制资源衰竭组有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在进行欺骗判断时, 相比自我控制资源状况, 个体会优先识别他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欺骗动机或欺骗倾向。在欺骗行为中, 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 能够更好地抑制自私动机, 更多的考虑长远利益, 出于自身利益去欺骗的可能性会更小; 自我控制资源充足的个体, 更有可能会经得住诱惑, 自私自利的欺骗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会更小。  相似文献   
202.
本研究意在分性别考察中国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785名男生和859名女生参加了3轮追踪研究,初始测量阶段的年龄跨度为10~16岁,平均年龄分别为12.99±1.84和12.96±1.87岁。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版测量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男女生的抑郁情绪在10~19岁时段皆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男生分为两个亚群组,人际关系解释了部分变异;女生分为4个亚群组,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均解释了部分变异。  相似文献   
203.
错误是人类决策和行为过程中在所难免的。然而, 错误常常带来不利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高危作业时的失误)。如何有效监控错误并优化行为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错误的发生受到内部心理状态影响, 个体常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做出判断, 不确定状态增强还是削弱错误监控, 是一个重要科学问题, 却存在矛盾结果。在前期积累和理论分析基础上, 本项目拟从人格差异角度探索不确定容忍度的调节作用。不确定容忍度的差异意味着个体对于模糊情境的耐受性和错误的敏感性不同, 因而可能调节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过程。研究1采用行为实验, 揭示多种不确定情境中(如奖赏/惩罚)错误监控和错误后调整的认知特点, 考察不确定容忍度的调节作用; 研究2通过考察电生理表征、时间加工进程和神经振荡机制等进一步解释这些现象。本项目对于探明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规律及其人格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对于促进个体的环境适应、目标达成等具有较好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4.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研究的新进展:(1)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早期预测因素和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生态学模型;(2)入学准备状态评定工具的发展状况和效度评价; (3)国外针对入学准备状态不足儿童采用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最后,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文化差异对开展中国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5.
陈穗清  张积家  肖二平 《心理学报》2011,43(9):1013-1025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 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汉语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实验1发现, 在基本水平命名中,口吃者与非口吃者均表现出语义干扰效应,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显著长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 口吃者在语义相关干扰条件下所受到的干扰比非口吃者大; 在类别水平命名中, 口吃者与非口吃者的表现类似, 都表现出语义促进效应,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显著短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错误率也显著低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错误率。实验2发现, 在基本水平命名中, 当SOA为-200 ms、-100 ms和0 ms时, 语义相关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在语义无关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 当SOA为-100 ms和0 ms时, 口吃者的语义干扰效应比非口吃者更加明显。整个研究表明, 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出现了延缓, 口吃者比非口吃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排除语义干扰词的干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关于口吃的多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206.
研究不同反应重复量对反应抑制后效应的影响。采用停止信号范式,让被试完成不同反应重复量的反应抑制任务。结果显示,总的来说反应重复量因素和重复类型因素的主效应都显著;信号抑制条件下重复一次后比重复三次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要显著地长,但都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信号反应条件下重复三次后与重复一次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比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显著地长。结果表明,不同反应重复量反应抑制后效应在信号抑制条件下既有认知控制调整也有自动化记忆提取,在信号反应条件下仅存在认知控制的执行加工。  相似文献   
207.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具有积极影响,一些理论认为音乐训练的广泛迁移效应是通过执行功能起中介作用,但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至今仍存争议。研究将执行功能分为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三个子成分,并将抑制控制进一步细分为注意抑制和反应抑制,同时区分工作记忆中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两种认知过程。通过对比音乐组和控制组在执行功能各任务(Go/No-go, Stroop, AX-CPT, Task-switching)上的行为表现来系统考察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音乐训练对执行功能不同子成分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抑制控制中的注意抑制和工作记忆中的主动性控制,对抑制控制中的反应抑制、工作记忆中的反应性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8.
以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14所小学中的340名有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症状的儿童及其158名班主任为被试, 收集了儿童自己填写的父母心理控制、自尊、抑郁量表, 班主任评估的儿童攻击行为量表, 用以考察父亲与母亲心理控制对ODD症状儿童抑郁、攻击行为的不同影响, 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与有ODD症状的女孩相比, 具有ODD症状的男孩人数更多, 抑郁、攻击行为问题更为严重, 自尊也更差;(2)父亲对男孩的心理控制显著多于女孩, 而母亲对男孩、女孩的心理控制没有显著差异;(3)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与ODD症状儿童的抑郁、攻击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且父亲心理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的抑郁和攻击行为, 而母亲心理控制能显著的预测攻击行为;(4)自尊在父亲心理控制与ODD症状儿童的抑郁、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攻击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攻击行为、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抑郁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9.
采用问卷法,对小学3~5年级179名高自控和188名低自控儿童的控制归因、自控期望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高自控儿童易做内归因,低自控儿童易做外归因;随年龄增长,儿童内归因的准确性提高;男生比女生更易采用外归因,内归因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高自控儿童自控期望高,低自控儿童自控期望低;随年龄增长,儿童的自控期望增强;各年级男生都比女生自控期望低,儿童中低自控男生自控期望最低。  相似文献   
210.
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模型,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损耗对冒险行为的影响以及生理能量补充在其中的缓解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通过“Stroop”和“非利手写作”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两个实验均用气球模拟风险决策任务考察被试的冒险行为,并且通过摄入含有或不含有葡萄糖的柠檬水来操纵生理能量水平。结果发现,在排除无关变量后,高损耗者比低损耗者尽可能多地对气球进行充气以寻求奖赏(实验1和实验2),但饮用含葡萄糖的柠檬水能够有效降低这种反应(实验2)。该研究证实了自我损耗促进冒险行为,补充生理能量能有效缓解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