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旨在考察母亲外向性、母亲积极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外向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湖南省常德市三所中学的864名初中生及其母亲为被试,让母亲被试报告自己的外向性水平,让初中生报告其外向性、积极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的情况。结果表明:(1)母亲外向性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向性,还能通过母亲积极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外向性。且这一中介包括三条路径:母亲积极教养方式单独的中介作用、母亲积极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同伴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2)“母亲外向性→母亲积极教养方式→青少年外向性”这一中介过程受到同伴关系的调节。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母亲外向性对青少年外向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探讨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多重作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2.
在动作事件的再认记忆中,被试操作后的记忆成绩优于单纯的词语记忆(SPT效应)。人们认为操作促进了回想加工,而熟悉性是否对SPT效应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研究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考察了信息提取失败时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结果显示:(1)SPT和VT两种编码都引发了稳定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2)与VT编码相比,SPT编码引发更强的熟悉性加工,表现出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记忆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即使无法正确提取细节信息,在SPT编码中被试凭借熟悉性辨认的能力仍然高于VT编码。该结果从信息提取失败的视角为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3.
退溪的道德哲学中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如何把知 识转化为德性,这里的德性出于知识但不等同于知识。退溪的道德体系建构包含了如何通过 学习知识寻找内心中的本然之性,借此来恢复自我,做具有理想人格的儒士。退溪关于心的 思考意在确立人的道德主体精神,在对“理气合而为心”的阐释过程中,认为理是普遍的道 德原 则,而心是人真正的主宰,具有自我超越的普遍道德精神,人不仅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而 且还是心本体的自我呈现。退溪在揭示理和气的本质时,明确了道德行为的主体,利用理 的特性来探求普遍的价值,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作为道德规范的“敬”。  相似文献   
994.
为获得当事人和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中领悟质量的评定依据,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3位当事人和15位咨询师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当事人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和特性;而咨询师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特性、类型、产生方式以及当事人对领悟的接纳程度。结论:领悟的影响力和领悟的特性是评定领悟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不同的认知诊断模型(CDM)对反应数据中噪音的抗干扰能力不同,在评估CDM性能的模拟实验中,反应数据中所含噪音的大小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条件。由于噪音的内隐性,为应用中选用相应的CDM带来困难。本文在认知模型已知条件下,欲使用MHCI和NHCI指标评估认知诊断测验的反应数据(0, 1评分)中噪音的大小。模拟实验表明,两指标与噪音存在明显的统计规律。尤其是以NHCI为主要自变量对噪音进行预测的回归方程中,回归模型解释率均接近90%;以此实现对噪音的有效预测,从而为选择CDM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 解释现象学分析在心理学及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中逐渐兴起。目前在中国, 运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 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 可以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指导。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筛选, 最终纳入49篇期刊文章。根据Smith (2011)为解释现象学分析提出的4个标准对这些文章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 26篇研究明确提及了解释现象学的理论原则, 33篇文章的资料收集及分析过程清晰透明, 大部分研究(n = 40)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但只有约1/4的研究(n = 13)提供了足够强的证据来支持其提取出来的主题。只有4篇全部达到质量标准, 11篇基本达到标准, 大部分文章没有达到标准。最后, 本研究尝试提出一份解释现象学分析的使用指南, 供将来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模拟客体起飞和降落运动,探讨飞行场景中不同运动位置、不同意义客体和运动方向下个体运动空间定向判断能力。结果表明:(1)对降落运动轨迹的判断正确率显著低于起飞运动;(2)无意义客体偏高轨迹的判断正确率显著小于偏低轨迹,表现出方向偏差;(3)飞行场景影响方向偏差的表现形式,当飞机降落运动时,易将偏低路径判断为与预设轨迹相同,而飞机起飞运动时,易将偏高路径判断为相同,表明降落时飞机被知觉为会向斜下方越飞越低,而起飞时飞机会向斜上方越飞越高,表现出飞行惯性。结论:运动空间定向判断受到重力表征及个体知识经验等共同影响,具有认知可渗透性。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探讨越轨同伴交往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双向关系。通过越轨同伴交往、问题性网络使用诊断工具对广东省某地区886名青少年(44.0%男生; M = 15.55)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性别后发现:(1)学年初始的越轨同伴交往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学年末的问题性网络使用(b1 = .05, SE = .03, p < .05),即青少年在学年初始越轨同伴交往越多,学年末则表现出更多的问题性网络使用;(2)学年初始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其学年末的越轨同伴交往(b2 = .08, SE = .03, p < .05)。(3)越轨同伴交往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双向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99.
何吴明  郑剑虹 《心理科学》2019,(4):1017-1023
心理学质性研究具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自诞生起就具有质性研究传统,但被主流所忽视。从组织机构、出版渠道和研究成果方面看,当前国内外心理学质性研究的发展态势暗示质性研究传统正在回归到主流当中。尽管仍存在误解和急功近利等众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克服,但是心理学质性研究方法在研究复杂心理现象和产生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方面展现了潜力。心理学质性研究的复兴正使心理学处于一个多元化转向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认知控制在发散性思维中的作用是当前创造力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一致认为认知控制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三个核心成分。工作记忆对个体在发散性思维中维持任务目标、提取和操作信息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控制, 包括优势反应抑制、分心干扰抑制和对潜在相关信息的低抑制, 分别压制对常规观点的提取、确保对内在注意状态的维持和提供更多观念的组合, 进而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表现。此外, 流体智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控制能力, 可通过增强策略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利于发散性思维。近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 发散性思维不同阶段需要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同加工。未来研究应澄清认知控制各子成分间的关系, 探讨认知控制影响发散性思维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如动机和情绪)的调节, 以及探索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作是否受到任务要求和个体差异(如人格和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