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教正一派授箓,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教务活动,是正一道士修真入道必经的阶梯,是道教正一派传统的教仪规范。通过授箓,不仅使正一道士取得职券牒文,有了修道行法的凭证,授箓也是对正一道士的行为规范。通过授箓,重申教戒规仪,勉励受箓道士勤进修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心身,累功积德,拔除是非邪恶之念,以不辱师教垂训。 中国道协顺应时代要求,根据正一派道士的愿望,决定开展这一工作,并且制定了《关于正一派授箓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所以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登上历史学习的舞台,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教》2001,(5):5-5
2001年8月19日至21日,中国道教协会在上海中亚饭店召开正一派道士授篆工作座谈会,来自上海、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甘肃等省市道教协会负责人和熟悉正一派授篆活动的老道长及以上各省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有关负责人,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  相似文献   
4.
自 1 991年和 1 995年天师府恢复对国内外正一派授传度以来 ,由于天师经资料不全 ,一直是授职而未授。对此 ,中国道协领导极为关心。 2 0 0 0年 6月中国道协张继禹副会长、袁炳栋秘书长及袁志鸿副秘书长视察天师府工作时 ,希望天师府应着手对“天师经”整理 ,尽快改变现在授职而未给的现象。按照中国道协的指示 ,去年 7月天师府成立了以住持张金涛挂帅的“天师经”整理小组 ,先后到江西、浙江、福建、江苏等地搜集资料 ,得到各地道友善信的热心支持。在浙江乐清、福建泉州、江西修水、波阳、贵溪等地搜集到了大量“天师经”资…  相似文献   
5.
正一派道士授箓座谈会,经中国道教协会的安排,在江苏省各级宗教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于5月10日上午在茅山道院顺利召开。来自我国11个省市的道协组织和正一派主要宫观负责人,以及部分正一派学有专长的老道长,约4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道教协会傅元天会长、陈连笙副会长出席了座谈会。 会前,茅山道院特为此会举行了隆重的祈祥道场,在优雅的道教音乐声中,与会代表和领导,兴高采烈地进入了会场。  相似文献   
6.
《世界宗教研究》2021,(1):90-105
北京白云观光绪壬午坛《登真箓》载传戒大师15人、戒子404人,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文章对传戒大师中高明峒、姚明瑞、刘明印等人的生平事迹作了考述,对戒子从年龄分布、地域分布、道派分布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联系清末其他几次传戒作了比较研究和综合考察;根据相关文献,考证出戒子中有太监34人;还探讨了《登真箓》结构的演变、天字第一号戒子传戒的传说、戒子来自"佛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彭新武  周亚 《管子学刊》2024,(1):114-128
在秦帝国统一的前夜,韩非基于官僚体制日臻完善的社会情势,为实现官僚体制的有效运作提供了一套系统方案,蕴含着其实现清明吏治的卓绝努力。这一理论尝试比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创立的“理性官僚制”领先两千多年。尽管韦伯的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韩非有所不同,但其核心要旨在韩非思想中都已得到充分阐述。相比之下,韦伯的理论更多是在哲学层面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而韩非的理论不仅有哲学原则的指导,更包含一整套科学而又可操作的吏治之道。虽然官僚制在历史实践中日趋走向僵化,但蕴含在官僚制理性基础之中的法治观念以及等级化、专业化等原则,在组织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韩非的吏治之道依然值得大力借鉴。  相似文献   
8.
茅山上清派授历史悠久。本文探讨了茅山上清派授的程序,列举唐宋时期茅山道教著名的授斋醮科仪,并宣示茅山将重开宗坛授法典。  相似文献   
9.
正镇江焦湾侯家店东晋墓中曾出土一枚六面铜印,研究者多以此印为道教印。镇江焦湾侯家店东晋墓M29中曾出土有一枚六面铜印,现藏镇江市博物馆。此印呈凸字形,方柱钮,钮有穿孔,边长2厘米、通高3.3厘米,阴文篆书,下面刻"南帝三郎",侧面刻"三五将君","东治三师","大  相似文献   
10.
史志记载和山名由来太白山名见于正史,始自公元六世纪中叶北齐魏收纂《魏书·地形志》。众所周知,《魏书》记录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兴亡盛衰,为官修史书。魏太祖道武帝修建云母堂、金华室,世祖太武帝入道坛受箓(履行道教的入教仪式)等活动,清楚地表明北魏王朝是道教的热烈信奉者和护持者。但是在北魏王朝的正史《魏书·地形志》中,在岐州(陕西省)武功郡美阳县条下仅记载曰“有岐山、太白山、美原庙、骆谷、邵亭”,丝毫没有言及太白山和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