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情绪调节灵活性是指个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境需求灵活部署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方法,通过拟合个体在日常生活事件(如,未通过考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中的策略使用剖面结构和情境负性程度与策略使用程度的共变关系测量个体的情绪调节灵活性水平,并探讨其对个体后续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的影响。两个独立样本结果表明:单一策略使用偏好(如沉浸偏好和表达抑制偏好)的个体在负性生活事件中和疫情期间经历了更高水平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此外,当个体随情境负性程度提高使用更多分心策略,而随情境负性程度降低使用更多认知重评策略(意味较高的情绪调节灵活性),其抑郁和焦虑情绪水平更低。以上结果共同证实了情绪调节灵活性有利于减少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22.
无手机恐惧是一种由手机不在身边或无法使用手机所诱发的情境性焦虑。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无手机恐惧的普遍存在。相关理论从错失恐惧、手机依恋和自我扩展等视角解释了无手机恐惧发生的原因。综述以往的实证研究发现,无手机恐惧的发生会受到个体特征(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等)和手机使用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无手机恐惧会对个体的认知与学业表现、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压力感、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睡眠等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厘清和完善无手机恐惧的结构与测量工具,拓展无手机恐惧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探讨无手机恐惧的影响因素、后效及作用机制,并加强对无手机恐惧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23.
为揭示双人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选取四种不同类型的双人社会困境,采用实验法考察社会价值取向与损失情境对不同时间压力下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亲社会个体的合作率显著高于亲自我个体的合作率,收益情境下的合作率显著高于损失情境下的合作率,在社会困境中双方冲突程度越大合作率越低;此外,高时间压力提升了亲自我个体在囚徒困境以及收益情境下信任困境中的合作率,同时降低了亲自我个体在损失情境下最大差异困境中的合作率。结果表明,社会价值取向、收益损失情境以及困境冲突程度均对合作行为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而时间压力对合作行为的作用也同样受到三者的影响。这些发现能够为合作行为自动性的理论分歧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4.
心理学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鲍尔比代表的第一阶段创建了理论框架爱因斯沃斯代表的第二阶段发展了陌生情境技术并积累了大量观察资料和跨文化资料;80年代以来的第三阶段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依恋与社会情绪的整合等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5.
归类及推理研究的几个数学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归类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而在归类基础上的特征推理及预测则更为重要。该文对经典的归类研究作一简略的述评 ,同时概述包含有复杂推理过程的归类学习研究的新进展 ,重点介绍三种有关样例推理及归类预测的数学模型———情境模型、多阶情境模型和理性模型 ,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6.
在新约保罗书信中,有几处经文令今天的女性读者感到困惑。其中以《哥林多前书》十四章三十四至三十六节(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哥林多前书》十一章四至十六节(女人应该蒙头);《提摩太前书》二章十一至十三节(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他辖管男人,只要沉静)等几处经文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7.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人们对深层次工作意义追寻愈发强烈的双重影响下,准确把握员工职业使命感是提升组织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现有职业使命感研究忽略了中国情境,对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因素以及激发机制的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围绕上述关键科学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丰富和拓展职业使命感的理论研究:第一,基于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自我实现识别职业使命感的核心构成要素,并开发出本土化员工职业使命感量表;第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揭示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消极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第三,从微观管理实践出发,采用日志干预考察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干预对员工职业使命感的激发机制。理论上,研究成果丰富了职业使命感概念内涵的理论视角,推进了职业使命感发展机制的研究;实践上,为我国各类组织保护和提升员工职业使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8.
应用探测任务范式和事件分割范式,以反应时、正确率、均字阅读时间等为指标,探讨主人公转换在记叙文情境模型更新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在主人公转换与事件转换一致时,主人公转换条件下的认知加工更加困难,表现为较长的反应时和均字阅读时间,以及较低的正确率和较高的分割概率。(2)在主人公转换与事件转换不一致条件下,主人公转换对反应时和均字阅读时间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分割概率与无转换条件无差异。这表明,事件是记叙文情境模型的核心;主人公维度仅在代表事件转换的条件下,才能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9.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贸易战的发生让人们处于一种本体不安全的状态中, 即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受到了威胁。本文研究了消费者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三项研究的结果表明, 相比本体安全感没有受到威胁的个体, 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对家乡品牌的偏好度更高, 其中家乡依恋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 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更倾向于依恋可以提供常规生活和构建个人身份的家乡, 以此寻求本体安全感恢复, 从而增加了对家乡品牌的偏好。实验结果还发现, 自然栖息地情境展露在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作用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 当展露于自然栖息地情境时, 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能够通过对自然栖息地这一更广泛的地点依恋来对抗本体安全感威胁, 不再需要寻求家乡依恋来缓解本体安全感威胁, 从而使其在对家乡品牌和非家乡品牌的偏好上不再呈现出差异。本研究的发现丰富了现有本体安全感和品牌偏好的相关研究, 为品牌提供了一种新的本土营销策略, 具有丰富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0.
孙岩  吕娇娇  兰帆  张丽娜 《心理学报》2020,52(12):1393-1406
认知重评作为高度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 是否消耗随后任务所需的认知资源仍存在争议。以往研究把重评作为单一策略研究, 并未区分重评亚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与认知控制结合的任务, 考察自我关注和情境关注两种重评亚型调节情绪的效果, 以及对随后认知控制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两种重评策略都能有效调节情绪, 但调节效果存在差异。从行为角度看, 与中性刺激相比, 负性刺激会引发更高的负性情绪水平, 对随后冲突任务的认知控制能力更差。进一步从神经机制水平来看, 增加负性情绪可能会进一步消耗随后任务可用的认知资源, 与自我关注重评相比, 采用情境关注重评降低负性情绪后, 对随后冲突任务的认知控制能力更强。说明两种重评亚型并不同质, 不仅在调节情绪的效果上存在差异, 而且会引发不同的认知控制后果; 同时, 负性情绪水平越高, 认知控制能力可能会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