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最近几年的阅读心理的研究中,以 G.A.Radvansky 等人为代表的一些学者采用Fa n 效应技术来研究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引来了以J.R. Anderson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争议。文章主要对Fan效应、情境模型的一般情况以及Fan效应 在情境模型中的应用和由此引来的一些质疑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2.
父母控制与儿童顺从行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考察了近年来国外对父母控制与儿童顺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研究把父母的控制分成身体控制和言语控制,或根据控制中所包含权力水平的高低分成强控制型和弱控制型;有人考察了情感因素和父母的反应性等对儿童的顺从所起的作用,还有人把顺从分成自觉顺从和情境性顺从。早期,研究把顺从看作成人期望的社会化目标,而视不顺从为一种行为问题。后来的研究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不顺从,认为对不顺从行为要作分析。不同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得出父母的控制和儿童的顺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3.
东汉时期,有个叫乌吉的农夫,种了一大片地的甜瓜。到收获的季节时,滚圆香甜的瓜招来了一伙贼。这伙贼非常狡猾,乌吉上半夜看守,他们就下半夜偷;乌吉下半夜看守,他们就上半夜偷;乌吉一整夜看守,他们就趁他打盹的时候偷。乌吉实在没辙,就索性不去看瓜了。不仅如此,他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每天傍晚他都摘几个顶大的甜瓜放在地  相似文献   
104.
在先已阐明的"实际生活经验"(作为现象学的研究领域)和"形式显示"(作为现象学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宗教现象学所指向的对象、所欲实现的目标及其所带有的特定的路径与方法。现象学不是用哲学的形式化概念去把握历史上各种类型的宗教史事或材料,而是在一种产生于宗教生活具体情境的先执(Vorgriff)之引领下,去开显原始基督徒实际生活经验的宗教性(Religiosit(a|¨)t)及其时间性趋向,具体地说是用"形式显示"的表达方式去揭橥原始基督徒宣教活动的内容意义、连结意义和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本文就与在教学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生成及激励学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6.
8—12岁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众现象的研究内容至今均为感知觉方面的认知,同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只要求被试各别地单独作出判断,故有必要探究群体情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四种群体情境,使用三种“后果/意向”式道德故事作刺激材料,被试为8、10、12岁儿童计353名。结果表明,群体情境会使儿童的道德判断发明明显的从众变化,成人权威的群体情境最为有力、小型的和友伴群领袖的群体情境次之、微型的群体情境又次之。  相似文献   
107.
一、什么是“三疑”课堂导学模式 “三疑”即质疑、探疑、解疑。在质疑环节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老师梳理问题,用这些问题驱动课题;探疑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老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解疑环节中,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迁移性的练习,提升学力。  相似文献   
10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中班年龄段(4-5岁)的孩子们喜欢涂涂画画,多数孩子能够心中有主题的进行作画。如女孩子经常画公主、漂亮的花、美丽的宫殿等;男孩子则更喜欢画飞机、汽车、坦克大炮等等。然而孩子们的画面单一,不太会添加一些背景情节丰富画面。那么为孩子们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能否让孩子们的主题绘画丰富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释考试作弊的"传染"现象,研究探讨大学考试情境中他人作弊对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的效应,假设他人作弊通过社会损失和作弊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对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产生效应。研究采用他人作弊问卷、社会损失问卷、作弊态度问卷、将来作弊意向问卷,对7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第一次作弊的时间和经常作弊的开始时间之后,研究发现:(1)他人作弊正向预测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2)社会损失在他人作弊和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社会损失与作弊态度在他人作弊与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为理解考试作弊的"传染"现象及其内在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0.
道德领域亦存在框架效应,但有关这类偏差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研究以600名大学生为对象,以亚洲疾病和工厂风波两类经典情境为实验情境,设置正面和负面两类属性框架,以研究道德判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面临道德判断情境时,在正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确定性方案,而在负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风险性方案; 在正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评价风险性方案更违背道德,在负面框架下则认为确定性方案更违背道德; 被试对情境中人物选择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道德之可谴责性评价与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本身之道德违背性评价的判断并不一致:在正面框架下,若情境中人物选择风险性方案,被试认为其行为更应受到谴责; 但在负面框架下,被试对情境中人物选择确定性方案和风险性方案在道德上应受谴责性的评价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道德判断框架效应存在性别差异,负面框架下女生更为风险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