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基督教题材的美术作品当中,圣母一直是历代美术家歌颂和赞美的对象,据《圣经》上说: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而孕,在犹太伯利恒的一个木匠约瑟的家里生下人类的救世主耶稣,耶稣从30岁起开始宣传上帝的"福音",并收了12个门徒.  相似文献   
72.
唐雪峰  莫雷 《心理科学》2003,26(4):631-633
应用题表面内容分离为表面概貌和对象对应后,还可以进行再分解。本实验将表面概貌分解为具体属性和问题形式,将对象对应分解表述顺序对应和具体对象对应,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内容不同方面的相似性对原理运用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一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就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义的、盲目的 ,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道教教育也毫不例外 ,其理论核心是神仙崇拜 ,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修炼而成仙。道教徒汲汲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 :延年益寿 ,长生不死 ,羽化成仙。吕洞宾以道为主 ,兼融儒、释 ,提出了学“道”、长生成仙的教育目的。1 学“道”吕洞宾继承老庄之说 ,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他说 :“道之一字 ,为天地之秘机 ,为阴阳之精萃 ,立极宇宙 ,开化古今 ,至微至隐 ,无形无名 ,肇造化之象 ,祖万…  相似文献   
74.
《中国穆斯林》2020,(1):18-24
属性的第四个性质从这七个属性中派生的名称无始无终地指称真主。他永恒无始地是永活的、全知的、全能的、全听的、全观的、言语的。(1)至于从行为中派生的名称,如给养者、创造者、使尊贵者、使低贱者等等,正统派在它们是否无始地指称真主方面有分歧,然而如果揭开了蒙蔽,会发现原本不可能有分歧。  相似文献   
75.
76.
张存建  何向东 《哲学研究》2012,(4):89-95,114
语词自身并不指称,作出指称的是人——这是斯特劳森(P.Strawson)关于名称之指称的一个洞见。然而,个体有关于名称之指称的对象的多个信念储备,在遇到含有某个名称的表达式并意欲对之做出反应时,他如何确定这个名称的指称?经典语义理论没有专门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7.
任丑 《哲学动态》2012,(9):55-61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以文特尔(J.Craig Venter)为首的科研小组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创造出由人造基因控制的细胞——"辛西娅"(Synthia)[1]。人造细胞的成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本体论约定(ontological commitment)问题的三种根本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尽管它们具有表面上的相似性,但中世纪晚期的唯名论哲学家布里丹(约1300-1361)的方法,是比以迈农和奎因为代表的其他两种被普遍认同的现代方法更具吸引力的第三种选择。本文同时指出,只有基于其关于真与逻辑有效性的语义观念的截然不同的前现代方法,布里丹的方法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9.
弗雷格把语句的涵义看作思想,把语句的指称看作真值。本文接受弗雷格关于语句的涵义-指称的意义结构,但把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分别改为语法意义和事态。语句的真或假是语句和它所指称的事态之间的一种关系,类似于名称同它的指称对象之间的实-空关系。弗雷格关于思想的客观性转换为语法意义的客观性,体现为语言共同体成员的主体间性。本文区分了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把指称意向定义为涵义和语境的结合,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判断。本文还对语句的语法意义和认识论意义作了区分。  相似文献   
80.
塞尔在其前期理论把语言的意义归之于言语行为,特别是交流意向,但在其后期理论则把意义归结为表征意向,而交流意向派生于表征意向,甚至割断了意义和交流之间的联系。笔者通过引入语境因素和指称意向的概念,澄清了语境、意向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使塞尔具有私人性的表征意向和交流意向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以此扭转塞尔理论中的心理主义趋向,回归到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的语义学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