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7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冰  杨蓉  杜旌  马贵梅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381-2394
企业往往在员工管理和组织创新上处于“两难困境”——难以提供稳定工作但又不得不依赖员工实现组织创新, 这就使得研究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员工遭遇不同环境威胁带来的工作不安全感时, 创新行为存在差异。本文在威胁焦点下深化工作不安全感概念, 并基于“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探讨其对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过程。首先, 结合环境威胁来源与主观感知, 把工作不安全感分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和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两个维度, 并将编制测量量表。其次, 期望运用纵向研究设计, 通过分析多时点的员工-主管配对数据, 基于情境调节焦点和工作激情的链式中介作用, 来揭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 以及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倒U型影响。最后, 将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工作不安全感潜在类型及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进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效用研究, 也为企业如何有效促进创新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杨柳  黄敏儿 《心理科学》2022,(1):126-132
研究通过问卷星收集了150对异性恋情侣的情绪分享、感知恋人回应、亲密关系满意度的数据,并采用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情绪分享通过感知恋人回应的中介作用影响亲密关系满意度。女性的积极情绪分享与男性的消极情绪分享直接正向影响自身亲密关系满意度。(2)男性的积极情绪分享正向影响女性的亲密关系满意度。研究揭示了亲密关系中情绪分享和感知恋人回应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特点。  相似文献   
63.
老龄化导致听觉系统、认知功能有所衰退。老年人群的言语理解能力减弱, 韵律信息解析存在困难。老年人对重音、语调、语速等语言韵律感知能力退化, 对情感韵律的加工也出现问题, 特别是消极情绪韵律加工减退较快。老年疾病进一步加深韵律加工难度, 韵律感知呈现出与特定疾病的相关性。未来研究需考察不同语言背景老年人群的韵律感知表现与机制、复杂交流环境的影响、韵律感知障碍对老年疾病的预测、韵律感知的早期干预与复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4.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听障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以及情绪理解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一采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来探讨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实验二增加了情绪理解任务,并探讨情绪理解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之间的背后机制。结果:(1)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谎言意图理解的正确率显著不如典型发展儿童,且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好,越容易进行真假信息辨别和谎言意图理解;(2)典型发展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准确,谎言意图理解越好:(3)当听障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典型发展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错误信念对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表明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理解具有解释作用,而且推动高情绪理解在谎言理解中的促进作用,以及表明高情绪理解对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中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5.
方杰  温忠麟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83-1190
使用多元回归法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在社科领域已常有应用。简述了目前多元回归法的调节效应分析存在的不足, 包括人为变换检验模型、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区分不足、误差方差齐性的假设难以满足、调节效应量指标ΔR2没有直接测量调节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调节程度。比较好的方法是用两水平回归模型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并使用相应的效应量指标。在介绍新方法和新效应量后, 总结出一套调节效应的分析流程, 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如何用Mplus软件进行两水平回归模型的调节效应及其效应量分析。最后讨论了两水平回归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的发展, 包括稳健的调节效应分析、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和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等。  相似文献   
66.
个体的情绪伪装能力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选取某幼儿园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区分外表-真实情绪”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考察3~6岁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情绪伪装认知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5岁为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儿童在消极情境下区分内外情绪的能力显著高于在积极情境中的表现;同时,对两种情绪伪装动机(社会适应、自我保护)的认知能力无显著差异;(3)儿童情绪伪装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显著相关,两种错误信念(意外内容、意外地点)理解都能很好地预测情绪伪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7.
随机选取某市三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家庭亲密度、责任感与学校适应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家庭亲密度和责任感高于男生,外化和学业问题少于男生;家庭亲密度、道德情绪和责任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直接和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3)责任感负向预测学校适应问题,并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好。家庭亲密度、责任感是学校适应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8.
采用问卷法对298名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为期8个月的追踪,通过交叉滞后回归以及多层回归分析探究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的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存在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可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教养压力。(2)母亲感受到的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母亲抑郁情绪不仅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母亲的教养压力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间接影响。不过这一中介模型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只有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时,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才成立,母亲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明显减弱由于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对缓解母亲抑郁水平高的幼儿的内化问题提供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集群行为与冲突密不可分,它既是群际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引发进一步冲突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规模不等的示威维权行动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我国学者已经针对西方现有研究成果对集群行为出现的前因变量:如群体效能、群体认同等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然而对集群过程本身,如集群规模的形成等问题等少有探讨。本文试图结合集群参与者的个人特征(自我调节定向)、环境线索(阀限效应、调节定向匹配)对集群规模的形成与扩大予以浅谈。  相似文献   
70.
服刑人员赵某,三月前收到家中来信,告知家中妻子因受不了家中贫困和村人嘲笑,离家出走不知去向,由此导致愤怒、焦虑、情绪低落、并伴有失眠等躯体症状,在日常改造中时常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争吵。案例中咨询师通过收集求助者资料,分析认为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针对其具体情况,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咨询,求助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各种心理症状趋于缓解和消除,能较客观实际的评价自身发生的事情,积极投入到改造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