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送光德     
王平 《中国道教》2001,(6):55-55
清晨的黑,却还是看得清人影。 送光德的人群,无语地排成行,一如流动的水,不断地因势而变化着队形,沉沉地坚定地朝前移动,相信走下去,太阳是会从山霁处喷出,云障岚气尽于收净。 在公路上前行了片刻,已可依稀辨出人们衣裳的颜色,蓦地,从山壑里升腾起一片浓浓的雾,仿佛是人们凝重呼吸,吐出的近乎凝固的气体,紧擦着的双手,顿时湿漉漉的,感觉到了苍天与大山的泪水。抑或是天庭迎接光德轻柔的双手,轻拂过每个送行人。薄雾在千余人腰际缠绕,人们更放轻了自己的步子,默默地默默地向前趋行。 沿着环山的公路,这条光德亲手参与建…  相似文献   
32.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与思潮。一批青年画家突破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所呈现的种种绘画表现形式以及形成的绘画风格,可以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  相似文献   
33.
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以作品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表达一个处在沉静中的运动和稳定的观念是雕塑作品效果生动的重要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软材料、现成品、声音元素、光、电子装置甚至网络技术都被吸纳入雕塑创作中来,雕塑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光因其色彩斑斓,绚烂夺目,成为倍受欢迎的雕塑新材料。  相似文献   
34.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诞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顽强反抗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  相似文献   
35.
张祯 《天风》2006,(1):46-46
作为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离开家人的照顾,自食其力,单独生活有多么的困难—  相似文献   
36.
<正>本刊讯1月17日晚,由凤凰华人佛教、苏州寒山寺、重元寺联合主办的凤凰佛教新春雅集在重元寺隆重举行。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寒山寺、重元寺方丈秋爽法师,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中心副主任、北海禅院住持明贤法师,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中心副主仼、福建古田极乐寺住持定空法师,河北邢台佛教协会副会长悟贵法师,河  相似文献   
37.
定量病理学发展与新科技的应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广州510515)申洪,朴英杰定量病理学是用各种定量手段和分析方法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量化角度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发生和发展规律及病变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特征的一门科学,是传统病理学...  相似文献   
38.
铜镜是我国古代玻璃传入以前比较常用的一种生活用具,主要用于照面和佩饰以及道教术士的法器等。透光镜和其它古镜一样都是用铜、锡、铅合铸而成,本无透光之理,只是根据有的铜镜承日照之,镜背花纹透影在壁的现象而定名,国外有人还称之为“魔镜”,民间俗称为“照妖镜”。这种镜经过探索和研究,目前已基本上掌握了铸造技术,上海、西安、河南等地已复制出绚丽多彩的透光宝镜。但是,在我国古代,最先研究和掌握而且始终秘而不传的这种铸造工艺则是当时的道教术士。  相似文献   
39.
朱哲 《法音》2001,(3):27-27
佛教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当代著名爱国高僧巨赞法师的文集,终于在各界亲切关怀和热情支持下,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  《巨赞法师文集》名誉主编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老法师和人民出版社及三联书店编审、佛教界的老朋友戴文葆教授担任。我作为巨赞法师的皈依弟子,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了四十多年,任这部文集的主编。  巨赞法师定慧双修,行解相应,学贯中西,文通六国,光明磊落,心地仁厚,一生追求民主,拥护革命,热爱祖国。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献身佛教改革的精神,为海内外所推重。  巨赞法师识悟…  相似文献   
40.
王梅 《佛教文化》1996,(3):43-43
我有个朋友,最近被别人劝诫接受佛教密宗信仰,这位朋友觉得有信仰固然是件好事,总比浑浑噩噩要好。但是我的朋友也有很多关于宗教的疑问,而这些问题别人无法回答她。她追问得紧了,人家就说:咳,反正你信就好,总之对你人生有好处。我的朋友生活比较苦闷,内心常有凄苦之感,所以更有很多的迷惑,但不理解透彻了,是让她难信的。更何况她不是目不识丁的村民野妇,从小受的是无神论的教育,唱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个知识分子是很难让她盲从的。她必须从理念上去接受佛法,才有可能笃信佛教,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她的自觉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