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爱情关系中,情感是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这种动力的发展模式可追溯到婴幼儿期与父母形成的依恋风格。本文综述了成人不同依恋风格在爱情关系中的特点,探讨了不同的依恋风格在爱情关系中指导依恋行为的依恋策略。未来研究应在儿童依恋与成人依恋的连续性以及关系破裂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2.
以285名幼儿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和专制教养的差别效应以及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幼儿父母的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其权威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其专制教养,婚姻冲突对两类教养的预测作用大小无显著差异;(2)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对婚姻冲突与权威教养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且这种调节作用不存在家长性别的差异:较少使用认知重评或较多使用表达抑制的家长,其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权威教养;经常使用认知重评或较少使用表达抑制的家长,其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的影响不显著。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对婚姻冲突与专制教养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3.
不同的权力结构产生不同的权力行为与结果,因此,权力的有效制约就可以转化为合理设置权力结构的问题.只有从权力内部对权力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稳定的、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体系,才可能真正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而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政府权力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和协调的分析框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期为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及居民行动策略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益龙 《学海》2013,(5):79-87
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居民遭遇污染随之增多,由此引起了较多环境纠纷。水、空气和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水和垃圾分别是农村和城镇居民所感知的突出环境问题;经验调查发现,更多的农村居民选择诉诸第三方权威来解决环境纠纷,显现出"上层化"而非"金字塔"形态;而应对公域环境问题,居民的行动则趋向于"消极化"。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力量以及对于区域而异的纠纷性质对遭遇环境纠纷者的行动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力量的增强会降低对污染的容忍度,同时也提高对第三方权威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不同地区,环境纠纷性质从偶发事件向较普遍社会问题的转变,人们的行动策略也会从自行解决走向"上层化"。  相似文献   
45.
目前国内控烟文献从人群吸烟状况及吸烟影响因素、控烟干预策略及其效果、控烟能力等多角度,探讨了我国的烟草控制问题.在综合已有有效地控烟策略基础上,提出加强控烟教育和宣传、发挥医务人员在控烟中的表率作用、综合使用各种措施控烟等针对性建议,对中国长期有效的控烟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6.
考察法律决策中案件自我相关对后见偏差的影响以及减少后见效应的策略.实验采用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3(间接相关:无相关、积极相关、消极相关)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法律决策中的后见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与积极相关和无相关的决策结果相比,在消极相关情境下更多的模拟法官认为法律案件中被告的行为存在过错,且所评定的过错严重程度更高.在法律决策中,案件的间接自我相关性会使后见效应对于被告过错的认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两种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少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相似文献   
47.
采用问卷法,从生命史理论的角度探讨母亲教养行为的代价传递性。研究问题一显示,童年期家庭环境的艰苦性和不可预测性不能预测个体成年后的生命史策略,原生家庭母亲的专制型教养方式通过焦虑型依恋行为的中介作用可以间接地负向预测成年女儿的生命史慢策略,原生家庭母亲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可以直接预测成年女儿的生命史慢策略;研究问题二显示,生命史慢策略在原生家庭母亲的民主型教养行为和成年女儿的合作型协同教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8.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268名中学教师在厌学、退缩行为、自我中心、攻击性行为和考试焦虑五种问题情境下教师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有效性和使用可能性的评定以及性别、教龄因素对教师评定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具有情境性,教师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的有效性的认可和真正在具体情境中采取的策略不尽相同。在厌学和退缩行为情境中,教师倾向于认为情感关爱型策略更有效;自我中心情境中,行为疏导型策略更有效;攻击行为情境中,惩罚约束型策略更有效;在焦虑情境中,言语疏导型策略更有效。在采用可能性的评定中,对学生的厌学、退缩行为、自我中心和焦虑问题,教师都更倾向于采用言语疏导型策略;在攻击行为情境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行为疏导型策略。(2)与性别相比,教龄是影响教师评定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有效性的较为敏感的变量。在厌学情境中,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认为责任转移型策略和情感关爱型策略更有效;在自我中心情境中,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认为责任转移型策略更有效。  相似文献   
49.
以2岁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延迟满足情境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岁儿童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个体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2岁儿童已能使用一定的延迟策略,包括问题解决、分心、寻求安慰、消极等待、寻求他人帮助、回避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分心策略;(3)不同的策略对延迟时间有着不同的影响;(4)儿童对策略的使用不会因延迟满足情境的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0.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扰的类型、原因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临床咨询案例和献资料显示,大学新生面临众多的心理问题,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出现在大学生身上的大多数心理问题本质上并非真正的心理问题,而是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困扰,这些心理困扰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化解它们,我们结合本校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