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选取858名6~9年级上海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被试性别角色类型、受欺负和社会能力与母亲拒绝惩罚的关系。结果显示:(1)未分化型学生人数最多,其社会能力低于另两种类型;(2)性别角色类型在母亲拒绝惩罚预测学生受欺负和社会能力中起调节作用:母亲拒绝惩罚正向预测未分化型学生受欺负,负向预测其社会能力;母亲拒绝惩罚无法预测双性化和单性化型学生受欺负和社会能力。未分化型个体受到母亲拒绝惩罚是其学校适应问题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以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为基础考察儿童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中央执行的发展及其与复杂广度的关系。225名6-9岁被试完成9个任务,分别测量听力广度及工作记忆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发现工作记忆各个子成分的功能在6-9岁期间发展速度不同;中央执行与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板的联系随年龄增长加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中央执行和语音环路功能对儿童听力广度都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表明言语复杂广度任务既涉及中央执行功能也涉及语音环路的存贮功能。  相似文献   
83.
以544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在控制了相关人口学变量后,消极饮酒期望对积极饮酒期望与青少年饮酒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饮酒拒绝自我效能对消极、积极饮酒期望及两者交互作用与饮酒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28.31%的中学生在过去一个月中曾饮酒,其中13.60%在过去一个月中曾大量饮酒,8.27%曾醉酒;(2)积极饮酒期望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消极饮酒期望在积极饮酒期望与青少年饮酒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3)饮酒拒绝自我效能在消极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积极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的关系以及消极饮酒期望的调节作用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4)调节效应的中介机制表明,低消极期望组中,随着积极期望的提高,饮酒拒绝自我效能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而在高消极期望组中,无论积极期望高或者低,饮酒拒绝自我效能均较高。研究结果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歧视研究领域中的"强势心理学"现象开始减弱,研究者们逐渐重视弱势群体自身对于歧视现象的知觉与反应.本文在整合歧视知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就歧视知觉的概念内涵、测量进行阐述;继而从"风险"与"弹性"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歧视知觉的消极影响效应与间接性的积极影响效应;最后从整合的视角,对歧视知觉影响效应的内在机制——拒绝认同理论进行讨论.未来歧视知觉领域的研究将会进一步细化群体成员资格;重视考察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的作用差异;加强探讨个体水平的中介变量的作用;更多关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问题.  相似文献   
85.
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和同伴提名测验,以1089名小学和初中学生为被试,考察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特点.研究发现:(1)小学生的欺负者/受欺负者显著高于初中生;(2)男生中的期负者显著多于女生;(3)欺负者的同伴拒绝水平高于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参与者,但同伴接纳水平与未参与者无显著差异;(4)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拒绝水平高于、同伴接纳水平低于未参与者.在男性受欺负者中被拒绝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非受欺负者,但女性受欺负者中被拒绝的比例与女性非受欺负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6.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 影响着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应对方式。低自尊个体由于容易知觉到外部的拒绝性信息, 也更倾向于将别人的行为知觉为拒绝, 因而存在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本文首先综述了低自尊个体的认知与行为特点, 其次简单介绍了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常用研究范式(Stroop范式、点探测任务、空间线索任务、惊吓探测范式、注意监测任务、注意转移任务), 随后列举了解释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理论(社会计量理论、关系图式理论、注意成分说、注意控制说), 最后总结了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脑机制研究。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自尊结构的复杂性, 注意偏向的信息加工阶段性及其脑机制, 注意训练的作用机制及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本土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7.
在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备用容量模型框架下,探讨心理社会资源、拒绝敏感性在家庭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多重中介作用。选取140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与积极心理变量结果相关度最高的乐观、控制感、自尊和外向性四种人格特质问卷作为心理社会资源的测量工具,同时施测了MacArthur主观社会阶层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还收集了被试的父母亲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月收入水平等客观家庭社会阶层指标。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社会阶层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社交焦虑,心理社会资源水平、拒绝敏感性在二者间起到中介作用,同时家庭社会阶层还顺序性地通过先影响心理社会资源、再影响拒绝敏感性这一链式路径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预防和干预低阶层大学生社交焦虑,未来可以考虑提升心理社会资源水平和降低拒绝威胁敏感性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88.
《天风》2014,(1):64-64
问:我是一名义工,除了上班,多数时间在教会参加各类服侍,回家又有不少家务要做,经常忙得团团转。服侍要尽忠,家务要尽责,工作要尽力,因此老感觉时间不够用。请问我该怎么办?—姊妹张露答:张露姊妹,你好!你的感觉也许不少人都有,时间常常在不经意中悄然无声地离我们而去。有时以为自己合理利用了时间,其实并不尽然。  相似文献   
89.
青少年抑郁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现有研究忽视了抑郁遗传效应的发展动态性。本研究通过对1086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2.32,50%女生)进行3年的追踪,分别从遗传效应的年龄差异以及遗传效应影响抑郁发展轨迹的角度,考察BDNF基因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1)在3个时间点上,BDNF基因与同伴拒绝交互影响青少年抑郁,但其作用模式存在年龄差异:12岁时,MetMet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敏感性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13岁时,MetMet和ValVal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的敏感性均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14岁时,ValVal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的敏感性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2)青少年早期抑郁呈线性增长趋势,但是抑郁初始水平与增长速度无关。(3) BDNF基因与同伴拒绝交互预测青少年抑郁的初始水平,相比ValMet基因型,携带MetMet基因型的青少年在经历同伴拒绝后抑郁初始水平更高。(4) BDNF基因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增长速度,相比ValMet基因型携带者,携带MetMet和ValVal基因型的青少年抑郁增长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0.
上个世纪初的一个冬天,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到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镇采风。恰巧此时,小镇上的一家剧院正在上演他的一部戏剧,于是高尔基便决定晚上去看一看,想知道观众对自己作品的反响如何。第二天晚上,当高尔基来到那家剧院时,售票窗口前已排上了一条长长的队伍,他也排到了队尾,等候买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