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赵鑫  王磊 《心理科学》2020,(3):756-761
对处于戒断期的各类药物成瘾群体进行认知训练,训练后药物成瘾个体认知能力得到改善,成瘾症状也得到了一定缓解。认知训练能够加速药物成瘾者大脑受损区域的自发性恢复,尤其是使影响个体抑制控制能力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和前额叶系统发生功能性和结构性的积极变化,实现药物成瘾个体高级认知能力的改善。今后可以从不同类别的药物成瘾是否全部具有可逆性,设置的认知训练任务能否起到改善认知能力的效果,药物成瘾个体训练的性别差异以及训练效果的保持时间等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3.
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谈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以减轻胰岛素的抵抗和保护胰岛β细胞为主,以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作为基础治疗,根据不同个体在不同阶段所侧重的不同发病机制,采用联合、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74.
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即使是经过了治疗,仍较正常人有较高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其首要死亡原因是缺血性事件。阿司匹林是经过大量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可降低首次心肌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有关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病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国内及国际的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均推荐应用阿司匹林。随着卒中预防领域内几项关键性的临床试验(ESPRIT、CHARISMA及WHS)的公布,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写作委员会对2006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本文结合新的临床试验的证据,对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更适当地应用阿司匹林,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的缺血事件,提高人口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相似文献   
175.
一个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同样重要的问题——许多安全有效的传统药物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传统药物不应被抛弃。因为人们对于传统药物的了解,无论是在药理作用上,还是在不良反应方面,都大大优于新药。  相似文献   
176.
从耐药机制看抗菌药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包括:(1)靶位修饰;(2)产灭活酶;(3)药物渗透力下降;(4)外排泵表达。本文从增加作用靶位、改善药物与靶位结合力、联合酶抑制药的复方药物、寻找体外泵抑制剂、发现新代合物和新靶位等方面介绍了临床使用的和临床前的新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7.
目前广泛采用的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由于不能使受试者最大限度的受益而在伦理学方面存在弊端。自适应设计方法的出现,为克服这一弊端提供了现实途径,可使药物临床试验的受试者能够最大程度的受益。本文从传统临床试验引发的伦理问题入手,阐述了自适应设计以人为本的特点,探讨了其在解决伦理与疗效冲突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8.
5走出沉溺     
卢龙光  关瑞文 《天风》2008,(12):28-29
引言 所谓沉溺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例如滥赌、网络成瘾、股票炒买成瘾、购物狂、工作沉溺、酗酒、性沉溺、滥用药物、吸毒等.当中某些更已被列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分类中.因篇幅所限,无法穷尽对各种不同沉溺者的牧养.  相似文献   
179.
糖皮质激素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epidemickeratoconjunctivitis,EKC) ,俗称“流行性红眼” ,主要侵及结膜角膜 ,以腺病毒 8型最为多见 ,急性期引起严重的角膜结膜炎 ,后期角膜上皮下持续的混浊 ;角膜病变可持续数月或更长 ,糖皮质激素对消除角膜混浊有效 ,但停药后 ,混浊常反复。本文通过自身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 ,讨论激素的使用与疾病发展的辩证关系。1 问题的提出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认为 ,激素的使用降低了眼局部的免疫力 ,不利于宿主消除病毒 ,而且使病毒复制 ;但是 ,仔细研究发现 ,研究只限定在发病的 1~1 4天 ,那么 1 4天以后病情的改变也符…  相似文献   
180.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使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对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致脑区激活改变进行评估,并考察不同条件下这一改变的差异。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发现:(1)抑郁和焦虑障碍接受治疗后,枕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rus,IOG)等脑区激活增加;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等激活减少。(2)a.心理治疗产生的脑激活改变为豆状核活动的减少;药物治疗则在于扣带回(cingulate gyrus)等活动增加,而楔前叶(precuneus)等活动减少。b.任务下成像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为扣带回等,减少的脑区为楔前叶等;静息下成像,治疗后枕下回等激活增加,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MFG)等激活减少。c.抑郁障碍治疗后的脑激活变化为扣带回等活动增加,楔前叶等活动减少;焦虑障碍在于前扣带回/额内侧回(anterior cingulate/MFG)活动减少。研究表明治疗会给抑郁和焦虑障碍带来一致的脑区激活改变;治疗方法、成像状态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后脑区激活改变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