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时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拜访了道教界当年参加抗日斗争的曹信义道长。 早就风闻北京白云观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老道长,特别是他那一手拿香、一手拿枪的传奇故事,更是让人对他那爱国爱教的高尚品质肃然起敬。他俗名曹信义,道号震阳。曹道长原籍河北省肃宁县。  相似文献   
42.
圣辉 《法音》2005,(11):3-5
(2005年10月24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中国、韩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纪念活动刚刚结束的时候,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徒在韩国釜山召开第8次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秉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理念,以“三国佛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主题,共同探讨三国佛教界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共同奋斗的大计,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法喜无量。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代表团全体同仁,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长老、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同时,在今天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第八次大会上,我…  相似文献   
43.
任继愈先生原在北京大学学西方哲学,抗日战争期间,他步行从湖南走到云南,一路上目睹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也目睹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几千年来,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这个苦难多灾的民族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发展壮大?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使他把总结中国古代这份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一个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于民族的哲学,于是他从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44.
李栋 《中国宗教》2012,(1):39-41
"我是本世纪第一年出生的,经历了清朝、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可以说是这个世纪中国社会的见证人。我目睹了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社会,相比之下,今天你们算是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你们一定要珍惜它,要面向时代,面向社会,传出的信息一定要与这个时代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要努力工作,为教会、为社会多作贡献。"——李连克  相似文献   
45.
奇妙的安排     
张文博 《天风》1995,(2):5-6
我最早接触《天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金陵神学院读书时期。在神学院时,同班的邵升堂学兄常向《天风》投稿,并被刊用。我受到鼓励,快毕业时,也试着向《天风》投稿。因此,当时的《天风》主编可能对我的名字留下了印象,成为后来能到《天风》工作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46.
199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在有1600多年历史的岭南道教圣地——罗浮山冲虚古观,该观为期四天的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追度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祈求国泰民安的“万缘大醮”法事活动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47.
《中国道教》2018,(6):74-7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73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3500万同胞伤亡的沉重代价,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48.
李宏从一家名牌大学毕业以后,凭着在校期间优异的学业成绩和出色的实践能力,顺利地走进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做了一名人人羡慕的白领。  相似文献   
49.
陈星桥 《法音》2013,(6):40-44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刚好在地球的另一端,我们的中午,相当于他们的半夜。虽然两国远隔重洋,但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无论是我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还是中美长期冷战,我国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美国因素或隐或显,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反过来看,中国因素也会对美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儿时开始,  相似文献   
50.
汪维藩 《天风》2010,(9):58-59
(五十九)垦荒者 2010年6月21日,在“中国老三届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虔诚的基督徒,我的英语老师汪维藩教授”。作者没有留名,只留下一个“垦荒者”的笔名和一张模糊的影像,级别为“安家落户”。“老三届”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特殊词语之一,指1966年至1968年的高、初中毕业生,绝大部分要到农村去“安家落户”,即将本人的城市户口改为农村户口,成为种地的农民。这部分青年,曾在农村度过十多年的金色年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