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风险决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进行风险决策是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遇到的未解之谜。主流风险理论认为, 风险决策是一个补偿性的、期望值最大化的过程; 而非主流的风险理论则认为, 风险决策是非补偿性的, 并不遵循期望法则所假设的加权求和等过程。这一谜团为何一直没有得以破解, 或许是因为我们未找到揭示其心理过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近10年来, 我们针对风险决策过程, 借助行为实验、眼动记录法、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 系统探索风险决策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为回答“风险决策是否遵循补偿性规则”这一问题提供了汇聚性证据。本文依据期望法则所假设的概率函数推导、加权过程、加权求和过程、总分最大化等步骤, 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 以期加深人们对风险决策机制的理解, 并为建立、健全与风险决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考察了在一个道德两难的情境中, 权威人格和权力感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以某市公检法系统的122名公务员为被试。首先采用权威人格问卷筛选出高权威人格组和低权威人格组被试, 然后分别进行高、低权力感的启动, 最后让被试对一个道德上的两难情景做出选择, 选择的结果可以反映被试的道德思维方式。研究结果显示, 高权威人格组被试在启动了他们高的权力感后, 产生了明显的以规则导向为主的道德思维, 而对低权威人格被试, 他们道德思维方式则不受权力感启动的影响。由于社会冲突的产生常常与冲突情境中的道德思维方式有关,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 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基于等级反应模型的规则空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伟  辛涛 《心理学报》2012,44(2):249-262
本研究基于Tatsuoka的规则空间方法, 对理想反应模式与异常反应指标进行了扩展, 推导了多级评分项目下规则空间方法的算法公式。在4种属性层级结构(发散型、收敛型、线型与无结构型)×4种“失误”作答概率(2%、5%、10%与15%)测验情境下, 以属性模式判准率、被试属性判准率、敏感性与特异性为指标, 检验了多级评分项目下规则空间方法的分类准确性。结果表明:(1) 基于多级评分项目构建的异常反应指标, 能有效地对被试进行分类与解释, 且0-1评分项目下异常反应指标及其性质都是多级评分下的特例; (2) 随着“失误”作答概率的增加, 4种属性层级结构的分类准确性都会降低; (3) 线型和收敛型的分类准确性明显好于发散型与无结构型; (4) 纯规则点的分布对规则空间方法的分类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4.
郭磊  郑蝉金  边玉芳 《心理学报》2015,47(1):129-140
本研究借鉴传统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思想, 并结合认知诊断的特点, 在认知诊断框架下提出了4种变长CD-CAT的终止规则, 分别是属性标准误法(SEA)、邻近后验概率之差法(DAPP)、二等分法(HA)以及混合法(HM)。在未控制曝光和采用不同曝光控制条件下, 与HSU法及KL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 终止条件越严格, 平均测验长度越长, 按测验长度最大值终止的测验百分比越大, 模式判准率越高。(2) 当未加入曝光控制时, 4种新的终止规则均有较好表现, 与HSU法十分接近。随着最大后验概率预设值的增加或e的减小, 模式判准率呈上升趋势, 平均测验长度逐渐增加, 但在题库使用率方面均较差。(3) 当加入项目曝光控制时, 6种变长终止规则下的题库使用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仍能保持较高的模式判准率, 并且不同的曝光控制方法对终止规则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 相对标准终止规则极易受到曝光控制方法的影响。(4) 综合来看, SEA、HM以及HA法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与HSU法基本一致, 其次为KL法和DAPP法。  相似文献   
35.
邢强  孙海龙 《心理科学》2015,(5):1130-1135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反馈延迟与掩蔽类型对知觉类别学习的影响。实验1光栅掩蔽条件下,采用2(类别结构:基于规则vs.信息整合)×2(延迟反馈:500vs.3000ms)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2采用同样的实验设计,保持延迟反馈时间不变,但改掩蔽类型为黑屏掩蔽。结果发现:(1)光栅掩蔽条件下,反馈延迟削弱信息整合类别结构的成绩,不影响基于规则类别学习,内隐外显类别结构之间存在分离效应。(2)黑屏掩蔽条件下,信息整合与基于规则类别结构的成绩均不受到延迟反馈的影响,分离效应消失。实验说明“无关因素”掩蔽影响知觉类别学习,知觉噪音与标准噪音在反馈延迟影响知觉类别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COVIS模型理论关于延迟反馈时间影响知觉类别学习的解释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6.
张晓武 《天风》2008,(4):26-27
文章从目前教会的音乐事奉人员普遍缺乏专业音乐训练的现状出发,从两个方面阐述混声四部诗歌班的构建方法和活动内容:一、以构建团契的方法构建诗歌班,以"音乐活动"作为团契的活动内容,因为诗歌班是一个用音乐来敬拜神的团契;二、以"混声四部"合唱团的音乐活动规则指导实施诗歌班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37.
张忠义 《世界哲学》2008,(4):106-109
《大英百科全书》中有“印度逻辑”条。阐述了印度逻辑没有变项、没有直接陈述逻辑原则等等缺陷。本文分别从“印度逻辑”这一名称包含内容丰富、直接称呼有指代不清之嫌,有“宗”、“因”、“同品”、“异品”等变项并且在法称时期还出现了真值表的雏形,以及有因三相、“合离”等直接陈述的逻辑原则几方面来阐述“印度逻辑”辞条不准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38.
张奇  郭菲菲 《心理科学》2008,31(1):70-74
为了考察小学生样例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完整与不完整样例以及样例分类作业对样例学习效果的影响,作者采用完整和不完整样例以及"不完整样例-分类"三种学习作业,对270名3-5年级小学生学习"去括号"运算规则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去括号"运算规则样例学习的能力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样例分类作业对小学生学习"去括号"运算规则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样例对学习不同难度的"去括号"运算规则的学习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9.
张凤华  杨群  张庆林  汤永隆 《心理科学》2008,31(6):1461-1465
通过预备实验选取前件(或后件)是二元(或多元)的5种条件命题的4种推理形式作为实验材料,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了五种不同条件命题类型对4种推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命题类型、推理规则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都非常显著.这个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条件推理的集合映射模型.  相似文献   
40.
意见收敛定理是主观主义概率论的一条重要定理,它表明随着证据的增加,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将被验后概率的客观性所代替。意见收敛定理被看作主观概率的动态合理性原则,因而被用来解决休谟问题,即归纳合理性问题。然而,哈金有说服力地表明,意见收敛定理证明的是条件概率Pr(h/e)的收敛,而不是验后概率Pre(h)的收敛。主观主义概率论暗中接受的一个等式是:Pre(h)=Pr(h/e),通常称之为“条件化规则”。这样,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变成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合理性原则,即“最少初始概率原则”,将它同“局部合理性”观念结合起来便可为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加以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