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密码,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普遍忽视人的行为道德规则问题。社会主义道德金律是《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的行为道德规范规则,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集体主义的意义是形成和增强社会凝聚力。资本主义零和博弈方法论是个人利己主义,其要害是虚化整体利益而陷入损人不利己的"囚徒困境"。践行马克思主义黄金律,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是实践黄金律的首要前提;其次是践行每一个人为一切人,每一个人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最后是要求履行社会主义为每一个人,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探索社会主义道德金律,可以从行为规则上揭开社会主义何以具有强大动员力、凝聚力、整合力、实践力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2.
现代联结主义是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和心理科学融合生成的产物,神经网络是依据联结主义理论设计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模型。该文章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及其特性,在对生物神经元和人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分类、激活规则以及学习规则。最后简要讨论了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在心理学中的一些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3.
胡清芬  陈桄 《应用心理学》2007,13(4):360-366
通过计算机呈现任务和记录反应,对5岁、5岁半和6岁儿童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6岁之前的儿童难以正确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从6岁开始,儿童开始逐渐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2)在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时,儿童采用了比较较高级单位的策略,而没有对每个单个物体进行计算;(3)进位规则没有对儿童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4.
为了探讨负启动效应在学前儿童规则灵活转换中的作用, 用几个不同负启动版本的维度改变卡片分类任务(DCCS)研究了DCCS中的负启动效应及其在3、4岁儿童中的发展。实验一验证了儿童在负启动版本DCCS任务中的年龄发展趋势, 发现与标准版本一样, 大多数3、4岁儿童都不能通过, 但随着年龄增长负启动会逐渐减少, 更多的儿童能够顺利通过任务。实验二考察了DCCS中负启动发生的条件, 发现在任务的转换前阶段, 无论分类规则间存在冲突还是目标卡片与测试卡片间无关维度值上存在冲突, 负启动都会发生, 由此揭示出能引起选择性注意和主动抑制的冲突是负启动发生的关键。实验三探讨了负启动时主动抑制发生的层面, 发现儿童主动抑制的并非是无关维度中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值, 而是整个无关的维度, 表明抑制发生在维度这一更抽象的上位水平上。说明由抑制而产生的负启动或许也应成为儿童认知灵活性发展中需要克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5.
规则伦理的宗教痕迹与美德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德伦理学讨论中,规则伦理学被批评为一种具有律法主义色彩的宗教残留物.在美德伦理看来,规则伦理学残缺地继承了基督教的伦理思维框架,不恰当地理解"规则"的性质却又没有在现代社会中提供充分的依据.因此美德伦理学主张,必须改变规则伦理学的思路,不把"规则"视为某种普遍绝对的律法式条文,而应当看作人们用于处理复杂而不确定的实践问题的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6.
可预见规则作为限制损害赔偿的基本手段广泛应用于各国,但其在医疗服务合同中的适用特殊性研究目前仍为空白。提出了医疗服务合同中对可预见规则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在医疗服务合同中的适用进行理论构建,以期对医疗服务合同的损害赔偿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7.
阿格妮丝·赫勒在其道德三部曲中,立足于后现代的视角,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好人存在,但好人何以存在"这一中心问题.纵观赫勒的整个道德理论,道德经历了两次结构性变化:作为内部权威的实践智慧(良心)的出现以及如今正在经历的伦理规则内部的具体规则和抽象规则之间的张力,现代偶然性存在的人所依赖的各种道德规则以及实践智慧等方面成为赫勒所强调的重点问题.与康德的先验道德论相比,赫勒的道德理论沿着马克思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路径前行,其最终诉求在于期待现代社会中个性道德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8.
梁小岚 《哲学分析》2024,(1):48-58+196
“面相观看”问题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同样包含着一种“面相观看”的维度,即对于模棱两可式的图画——奈克方块的研究。为此,维特根斯坦给出了看到“两个不同事实”的解答。以“投影规则”的角度重新解读奈克方块问题,去展示《逻辑哲学论》中的投影规则如何在中期哲学的探索中转变为更为普遍的投影概念。此概念在维特根斯坦中后期哲学中对“面相观看”的讨论举足轻重。因此,对作为一座桥梁的“投影规则”如何连接起《逻辑哲学论》中的奈克方块问题与“面相观看”问题的分析,可以看作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之间存在连续性的内在例证。  相似文献   
159.
该文对Rips提出的“证明心理学理论”做了综合述评。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对推理过程与人类记忆相互关系的解释;(2)根据逻辑学中的“自然推理规则”进行修正后用于解释人类推理过程的推理规则;(3)关于如何控制推理过程的论述。Rips认为他于1983年设计并实施的以“自然推理系统”所含各推理规则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支持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0.
罗龙祥  刘叶涛 《世界哲学》2022,(6):128-136+158
确立逻辑规则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前提,遵守逻辑规则是逻辑推理有效性的保证。倘若完全遵循了逻辑规则的推理是无效的,则问题应在于逻辑规则本身。逻辑哲学对此问题的解决有二:一是直接限制逻辑规则适用的范围,比如使其只适用于形式推理;二是给出逻辑规则有效性的依据,并澄清逻辑规则适用的范围。后者明显是对前者的推进,但这涉及到逻辑规则的基础,即语义学问题,需要对语义学进行变革才会使这样的推进取得成效。情境语义学立足于语义质朴性原则,将自然语言中的心智要素纳入到语义学考察范围,深度分析了涉及态度报道的逻辑规则,充分澄清了逻辑规则的现实依据及其有效性。据此,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情境语义学在语义学上所引发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