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的"自得"说,具有内蕴丰富美学意味的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强调个体亲身体悟而得道的工夫论意义,一是以莹亮充实、生机畅达、自由宏阔、超越无累、欣乐坦适之心灵境界为学道之最高收获的境界论意义。反求诸己的个体内在直觉体验的自得工夫与审美的把握方式相通,而洒落怡悦、自由活泼的自得境界本身就是审美境界。"心"在自得心境生成中的本源性、能动性以及随事体认的特性,又彰显了自心不受外境拘牵而自由生发意义故能随处成美的创造力,并昭示了美感愉悦向人类整个实存生活全面覆盖的可能性前景。  相似文献   
262.
"美学"的学名应当叫什么、它的内涵指什么,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新时期以来,伴随着美学研究的对象从"美"向"审美"的转移,"美学"的学科名称遭到了"审美学"的挑战。王建疆在《是美学还是审美学?》一文中指出:"美学表面上看起来研究的是美,而非审美,但实际上却研  相似文献   
263.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律叫黄金分割,德国科学家刻卜勒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是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习忍耐。  相似文献   
264.
面孔作为一种高级的视觉刺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面孔吸引力更是影响着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决策,如择偶、交友、求职、社会交换等。长久以来,研究者们从面孔特征、社会信息和观察者因素等角度不断探索着人们对静态面孔吸引力的感知,且多从进化角度加以解释。但是,人们如何表征面孔吸引力以及其动态性增强机制仍未可知。本项目通过两个研究,分别从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以及面孔动态性通过影响整体加工、影响对整体信息和特征信息的注意、以及影响社会信息来增强吸引力,从这两个角度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在研究1中,本项目从整体加工的角度探索了面孔吸引力的认知表征。研究1.1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探索高空间频率(更多局部特征)和低空间频率(更多整体特征)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旨在从空间频率探讨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研究1.2通过操纵面孔对称性和面孔常态性探索面孔常态性在面孔对称性和面孔吸引力间的中介作用,探讨面孔吸引力的常态构型表征。研究1.3引入“三庭五眼”这一中国传统面孔审美理论,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研究“三庭五眼” 构型是否符合中国人对高吸引力中国面孔的表征,以此探讨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研究1.4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考察局部面孔遮挡是否促进整体面孔吸引力,以及这种促进作用是否由于人们通过局部特征“脑补”出了完整面孔。研究2从整体加工、注意和生命力的角度探讨面孔吸引力的动态性增强机制。研究2.1使用合成效应范式测量动态面孔吸引力的整体加工,探索动静态面孔的吸引力差异是否源于其整体加工程度的不同。研究2.2使用注意分散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探讨人们对动静态面孔的注视模式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能解释动态面孔吸引力的增强。研究2.3结合问卷法、实验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生命力这一社会因素对动静态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本项目探讨了面孔吸引力的认知表征以及其动态性增强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人们对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加工以及人类欣赏美这一高级智能。同时,本项目的结果对于日常人际交往和面孔吸引力相关算法的优化等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5.
近十余年来,我国包装作品在国际上屡屡斩获“世界之星”、“亚洲之星”之类大奖,业界为人称道的新作也不断涌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加之成功演绎的典范。因此,如何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对中国古代以及民间的艺术和设计美学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借助包装这一媒介传播于世。  相似文献   
266.
穆丽芳 《美与时代》2014,(6):105-106
市井文学的先驱柳永,是一个试图以自然天眭突破理学束缚的“浪子词人”。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柳永的要求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但作为普通文人情感欲望的集大成者,柳永代表着反抗制约者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想。他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践行着一位词作家所应津津乐道的事业,他住反抗理学制约时的悲剧心理和自我理幽拘缺失的表现,在宋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后期的美学思想潮流中,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67.
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六朝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即超越有限而把握无限的审美境界、变化之无限与法则之有限共存的审美观念以及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和谐的审美理想。这三种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反映在六朝时期音乐审美中的"有"与"无"关系问题具体而辩证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68.
<正>作为符号论美学创始人的恩斯特·卡西尔,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能创造和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并生活于一个与动物生活的自然世界不同的符号世界,即人类文化的世界。各类表现人类文化现象的符号形式的生成,就是一部人类精神成长的史诗。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力量,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些观点出自他的一部著作《人论》。他在《人论》中将美学(艺术学)同哲学、文学、历史学、物理学、数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进行了嫁接,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意识。通过综合和  相似文献   
269.
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指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70.
李玥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7-197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是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作家和环保思想家。他独自一人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度过了两年零两个月,之后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瓦尔登湖》。许多对于梭罗及其作品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各种解读和阐释,主要集中在对《瓦尔登湖》中的东方哲学以及作者的生态环境意识的研究。但详细地从美学视角解读该作品的研究还很少见,且还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没有形成系统的深入研究态势。这篇论文欲采取将文学分析超验主义与美学原理结合的方法,通过赏析《瓦尔登湖》字里行间的美学价值,进一步探寻作品时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