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抑郁障碍个体的注意偏向是抑郁认知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近年研究的焦点从对抑郁障碍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理论机制等转向了对抑郁障碍个体的注意偏向矫正效果和作用机制等的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抑郁障碍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1)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特点。(2)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机制。(3)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矫治方法。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812.
话语表现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简称DRT)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荷兰逻辑学家坎普(Hans Kamp)开创的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DRT是一种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观,它的产生源于蒙塔古语法及其语义观。在对自然语义的解释中,格赖斯(Grice)等关联理论研究者都将常规意义从语用  相似文献   
813.
刘某某,男,27岁,因绑架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刘某某的弟弟系该案同犯,刘某某对自己被入狱的犯罪事实悔恨不已,对牵连弟弟一同入狱感到自责、内疚。入监的几个月"情绪低落,吃不香、睡不着,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经常出错,不愿与他犯交流。"该犯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病前来咨询。经过收集刘某某的基本资料,结合咨询过程,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消除了刘某某抑郁情绪,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14.
探索抑郁障碍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后及其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使用立意取样法选9倒抑郁患者,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Colaizzi法分析资料.结果显示:(1)发病前压力大,对心理治疗基本没概念;(2)心理治疗过程中喜忧掺半:既有正性的感受,又有负性的感受;(3)经济压力大;(4)对医院和学校不满;(5)对疾病有痛耻感.因此,社会需要加大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抑郁障碍患者需要深切的人文关怀,医生应努力为患者减轻病耻感,同时要注意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15.
为了探讨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对抑郁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266名初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抑郁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自我效能感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着理想-现实自我差异的增加而升高;(3)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加而降低;(4)青少年自我效能感水平调节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即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现实-理想自我差异的升高而升高,但升高速度随自我效能感的增加而减慢。  相似文献   
816.
探讨自我嗓音吸引力评价的积极偏向及抑郁因素的作用。以34名女性和32名男性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主观评定法分别对自我、熟人和陌生他人的嗓音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施测贝克抑郁量表。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对自我嗓音表现出更高评价,随着抑郁分数的增高,女性对自我嗓音吸引力的评价会随之降低。结果提示嗓音吸引力评价的自我积极偏向具有稳定性并与抑郁关系密切,女性抑郁程度越高,自我嗓音吸引力评价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