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89篇
  8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为了探讨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对抑郁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266名初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抑郁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自我效能感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着理想-现实自我差异的增加而升高;(3)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加而降低;(4)青少年自我效能感水平调节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即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现实-理想自我差异的升高而升高,但升高速度随自我效能感的增加而减慢。  相似文献   
772.
论道德敬畏及其在个体道德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敬畏是指人们对道德法则,对善的事物及其社会价值与根源的强烈的崇敬和畏惧的道德情感体验.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人类的道德敬畏大致经历了无知型的道德敬畏、形而上的道德敬畏和理性自觉的道德敬畏三种形态.道德敬畏的指向主要有四种,即敬畏自然、敬畏上帝、敬畏生命和敬畏规则.道德敬畏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个体道德意识产生的重要的情感因素,是道德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激励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73.
本研究采用追踪设计和青少年自我报告法,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其自尊缓解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是否随自尊与抑郁之间的时间间隔而异。发现当前自尊显著缓解压力事件对抑郁的即时作用和长期作用;先前自尊不能显著缓解先前压力事件对抑郁的长期作用,反而加剧压力事件的长期作用。这些发现对青少年抑郁的干预将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74.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563-1571
长期以来, 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采取变量定向的方法。近年来, 随着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人类发展个体差异的科学事实的积累, 个体定向的方法得以发展并且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路之一。个体定向的方法关注作为整体的个体, 旨在确定有意义的同质性个体类别或亚组。个体定向的方法包括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原则, 具体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传统聚类分析、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以及配置频次分析等。发展心理学研究需综合运用个体定向的方法与变量定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5.
初中生抑郁与依恋、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929个初中生施测抑郁自评量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探讨父、母、同伴依恋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抑郁的影响模式.结果:(1)父(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同伴依恋与父(母)亲依恋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父(母)亲依恋直接影响同伴依恋,父(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同时父(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直接作用于抑郁.  相似文献   
776.
罗新玉  陈睿  高鑫  邹吉林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12,35(6):1289-1293
本研究采用反眼动实验范式,通过BDI和 SDS量表筛选11名抑郁情绪组和12名正常对照组被试,以高兴、中性和悲伤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旨在探讨抑郁情绪大学生对情绪刺激的眼动抑制能力。结果发现:抑郁情绪组的正确眼跳反应时慢于正常组;反朝向眼跳任务中,抑郁情绪组在情绪面孔图片,尤其是悲伤面孔图片上的错误率比正常组高。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个体的认知加工速度慢于正常个体,且对情绪面孔,尤其对悲伤面孔存在抑制缺陷。  相似文献   
777.
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和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的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的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的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8.
许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11-111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孩子的灵性,抑制纯真的童心。  相似文献   
779.
家庭是一个有着复杂的内部交互作用的系统,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系统取向探讨了家庭自我的概念,初步分析了家庭自我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家庭自我的启发式模型及其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80.
本案例为一名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个案。该服刑人员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10年,其侵占的公款被其情妇悉数卷走,逃之夭夭,该服刑人员处在极端的悔恨之中。本想好好改造,争取妻女的原谅,多加分减刑好早日出狱,与家人团圆是其生存下去的希望。可是服刑刚一年妻子就与其离婚,加分减刑的希望又没能按期望实现,导致该服刑人员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离婚和加分减刑事件的刺激,此外,该服刑人员人格也有一定的缺陷。4月下旬,咨询师接受了刘某提出的心理咨询要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咨询,共咨询5次。该当事人心里问题得到化解,耐挫折能力增强,抑郁症状消失,行为好转,因改造表现出色,还受到监区领导的表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