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代社会,生活世界领域分化使道德失去了和个体生活联结的通道,"德-得"相通的通道受阻,个体良心与社会舆论规约个体行为的力量消弭,社会公德运行机制无法顺畅运转,公德失范现象出现。可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凭借其海量信息"整合"功能,重构道德与个体生活的联结通道;通过大数据的"监督"功能,实现对公德的制度规约;通过大数据的"共治"功能,实现社会公德的政府、企业、公众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2.
为了有效地预防、治理“法轮功”等邪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邪教治理方式的演进过程,对其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探讨了新形势下治理邪教问题的对策思路。 陈松涛,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3.
《学海》2014,(5):40-44
在人类社会形态和结构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影响国家政权形式、社会和经济制度机制、组织形态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政府全面掌控社会的手段,单位制是透析我国整体社会结构和运行模式的制度窗口,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另一种运行机制——项目制正日益成为国家、社会的主导行为方式和内在运行逻辑。它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官僚组织体制中,勾连起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权力、利益和创新关系。项目制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带来制度变迁的同时又有着怎样的弊端?这是本文试图解释和阐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意识形态与国家治理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8,(2):72-81
国家治理绩效的高低究竟与意识形态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是一个需要探析的问题。人们没有理由断言意识形态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绩效,但意识形态对国家治理绩效的影响又不容低估。经验表明:当意识形态悸动的时候,国家治理绩效的起伏波动较为明显;而意识形态让位给国家治理的实际问题时,国家治理绩效明显高企。在两者的关联性上讲,中立性国家最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治理绩效,当一个国家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秉持问题导向,这个国家的治理绩效才不会大起大伏,保有较为稳定的国家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5.
殷树凤  余达淮 《学海》2014,(6):122-126
作为国家、社会、个人三元关系集中交叉的"中观"领域,当代中国"官民共建"的社区建设实践表明,社区建设必然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密切合作,是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过程。它为研究和推动国家、社会、个人三元关系的调整,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和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26.
关于钢琴教育的现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教育日益普及,但"钢琴热"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钢琴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7.
《学海》2016,(6):12-17
社会治理在本质上是行政组织与其他行动主体在信息沟通、交换的基础上达成集体行动的过程。传统的治理模式下,行政组织依靠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控制维持着社会运行。然而信息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信息的传统运行渠道和方向,封闭-控制的治理模式已经凸显不适,我们亟需通过增强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以适应治理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本文从"信息空间"(I-space)的角度,将治理模式进行类型化分析,力图在信息思维的全新范式下需求治理路径变革。"信息空间"是英国学者Max H.Boisot提出的用于研究信息生产和信息交换的动态理论,通过分析和考察信息空间中数据流动的动力机制,我们能有有效解释法规制度的形成与治理模式的演变,从而为信息社会的治理变革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8.
《学海》2016,(3):132-137
在人类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中,"好的社会治理"一直被奉为圭臬,是所有社会组织推进治理实践所追寻的终极目标。然而,实现"好的社会治理"首先必须正视治理主旋律中的"失灵"杂音,以"治理失灵"的救赎为契机去规划社会治理的行动。20世纪中后期以来,"失灵"在社会治理中不断蔓延,逐渐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并且形成"治理失灵"的总体性存在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对"治理失灵"的救赎必须立足于当下社会治理的基本生态,对既有的社会认知观做出及时地归纳与反思,这是正确选用社会治理行动方案的认知前提。其实,"治理失灵"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面向未来的社会治理应当放弃既有的"保守主义"行动方案,继而在革新的意义上去不断刷新治理思维、促进治理主体间的合作以及创新治理工具的协同运用。  相似文献   
29.
《学海》2016,(1):201-205
文章分析了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沿革,认为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崇尚法律的法治观念、制定彰显正义的法律制度、落实法律主治的治国方式。在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文化发展的传承性、文化发展的开放性等四项原则;必须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与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30.
易高峰 《学海》2023,(6):134-142
“揭榜挂帅”作为新型科研组织形式,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可能引发复杂多样的风险问题。为此,基于风险系统理论,本文构建“风险源-风险受体-响应机制”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风险源主要贯穿于“揭榜选帅-科技攻关-评榜奖榜”三个阶段;风险受体主要为设榜方、张榜方和揭榜方;各类风险源在“信息不对称、技术创新不确定性、选择性行为”等风险因子的诱发作用下,产生“连锁聚合反应”作用于风险受体,引发各类风险。为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减少风险因子的释放和影响,建立起风险受体的响应机制,有效管控“揭榜挂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