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橡胶错觉是一种健康个体将非肉体的假视为自己真实身体的一部分的体验, 这种错觉可以通过同时轻刷被试面前可见的橡胶及其不可见的真而产生.橡胶错觉已成为一种研究身体拥有感的重要范式, 其产生机制可以分为“自下而上的认知匹配”与“自上而下的认知匹配”两种加工方式.前者涉及视觉与触觉刺激的同步性; 而后者涉及被试心中预存的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包括真假之间模态特征,位置空间的相似性).综合上述证据, 身体模型假说与个人边缘空间理论进一步为拥有感产生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整合两种加工方式的解释.橡胶错觉范式已经被用于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等特殊被试病理分析,错觉产生和心理特质之间的关系, 以及神经外科和术后恢复上.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范式本身的拓展,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提高身体模态的仿真效果, 利用橡胶拥有感的易感性作为筛选与预测身体意象障碍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2.
伸出爱的手     
祝亚妮 《天风》2004,(3):33-33
不是去“单爱那爱我们的人”,而是去“爱人如己”,把自己周围的人看作是神所爱的大家庭的成员,  相似文献   
23.
《大悲咒》拉丁体梵音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略说“咒”义“咒”是梵语“漫怛罗mantra”的意译。这个词原指《吠陀》诗集四句一首的赞歌或颂诗和《梵书》的祈祷语言;后来,发展为婆罗门教咒术的专用术语,即对神灵默祷的秘密词句。佛教,特别是大乘密教,把它继承过来,并发展为不限文句长短的祷辞。佛教在沿用“漫怛罗”一词的同时,还给本宗的咒语创造了一个专用术语“  相似文献   
24.
“看不见的手”与经济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亚当·斯密的伦理学和经济学思想中 ,“看不见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作为一种市场力量 ,“看不见的”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有调节私利与公益关系的伦理功能。但是 ,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市场 ,“看不见的”不能解决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所有社会伦理问题 ,必须认识到它自身存在的伦理缺陷。分析“看不见的”的伦理功能和伦理缺陷 ,对经济伦理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认为“右脑善于进行形象思维,左脑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固定看法,会导致人产生一种误解,似乎人的右脑只能进行形象思维,左脑只能进行抽象思维。作者研究结果是人的右脑除能进行形象思维外,还能进行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左脑则除能进行抽象思维外,还能进行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且,左、右脑的思维形式主要由拥有左、右脑的人,即思维主体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实践经历、其脑内存贮的调近代思维的规则以及思维实践时左、右利决定。  相似文献   
26.
王文奎 《伦理学研究》2012,(2):11-19,141
我国学术界新近出现的试图从不同角度说明《巴黎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本身是不成熟的或混乱的,从而否定它们的重要历史地位的倾向,是对"稿"和异化劳动理论的曲解。"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大纲,是马克思主义全部丰富内容的理论起点和立论基础。这可以从"稿"本身所完成的理论任务或在欧洲思想史上实现的创造性变革、"稿"的内容及其逻辑结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对应关系以及异化劳动理论的解密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27.
李天予 《天风》2000,(10):45-46
一日,妻向我讲起关于她孩提时候的一个故事。她说,一个雨天,她放学回家经过邻舍的一棵桃树,树上的桃子熟得透红透红的,悦人眼目。于是,她顺拣起几块石头打落了满地的桃子。  相似文献   
28.
主持寄语 从来在家而学佛之人,依我看似有两途:一是由烦恼中学,一是从慈悲上学——请注意,这里并非谈学佛修行次第,而只是说的最简单最表象的某种现实情景:前一种人始终紧捏着功利的追求在上,虽然也发心,也行善(这当然已很不错了),但终因境界不高,其烦恼也就始终如影相随,紧跟着他心中那一点功利——可以概括为“观音有相,而慈悲无相”。后一种学佛之法,正如本文作者所表述的真正属于观音才有的那种精神——“法身无相,慈悲为相”,与前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是一种没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29.
本文就客家萨满通灵的途径和仪式进行了分析,并与台湾的神媒如乩童、鸾、查某佛等逐一做了比较,最后反思了一直以来对萨满认识上的简单化,认为人类学的视野里,萨满是以一个"他者"面貌出现,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形态,应该以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它,并且认为萨满是透视解读客家文化和客家社会的一个窗口和媒介.  相似文献   
30.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随机序列中的近因效应。在实验1中,采用传统实验范式,让被试进行一系列的抛掷硬币结果的猜测并给予反馈,结果发现:(1)在最近连续几次硬币呈现的结果不同时,人们通常把各个结果分别作为独立的单元来看待,大部分情况下做出随机性的预期;(2)在最近连续几次硬币呈现的结果相同时,人们通常把连续几次相同的结果作为一个认知单元来看待,在最近猜测对错两种情况下分别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近因效应。当最近1次猜对时,对下一结果的预期出现正近因效应即热谬误,但是最近几次连续猜对时谬误减少乃至消失;当最近1次猜错时,对下一结果的预期出现负近因效应即赌徒谬误,并且最近几次连续猜错时负近因效应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实验2在实验1范式的基础上,把硬币抛掷的结果人为分组,发现被试对每一组的第一个结果做出预期时,实验1中的各种效应均消失,该现象支持关于随机序列知觉的“格式塔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