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ere key eras in which the family-kingdom-state political structure handed down by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ransformed into the more familiar four-dimensional political structure of body-family-kingdom-world.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ransformations wa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dy. The collapse of the feudal politico-religious structure dominated by emperors, lords and the senior officials allowed the social body to become independent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family-kingdom-world and became a structural element itself. As well, the teaching of Confucian ren 仁 (humanity) expande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dy to a moral and spiritual level, thus providing another agent for the politico-religious structure of body-family-kingdom-world. The emergence of this new agent provided another political agent “having no right to administer but the right to comment” outside the ruling group. As a result, the assumption that to “rectify” meant to “administer” was developed in the pre-Qin period. This became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 the ultimate meaning of which is to complete one’s human nature and to know destiny, which is the purpose of the Way of Governance. Subsequently,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 and Way of Governance together formed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olitical ideas in Chinese history.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探讨了希腊晚期诺斯替宗教修行的理论、基本原则和实践,认为其理论基础是人的灵-魂-体三分法,其原则是克己主义,其实践是禁欲主义与纵欲主义.由于诺斯替宗教是希腊化晚期大规模宗教混合主义的产物,因此对于诺斯替宗教修行的研究是比较宗教学的一个重要案例.  相似文献   
103.
丁若镛是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写了500余卷著作,收录在<与犹堂全书>中,其有关易学的著作有<周易四笺>二十四卷和<易学绪言>十二卷.在解<易>的方法上多继承我国汉代以来易学家的诸种方法,尤其注重互体和爻变,本文旨在探讨茶山的象数解<易>之法,以探析他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4.
在儒道关系问题上,陈景元从本末体用角度出发提出了道本儒末与道体儒用两层关系模式,在对儒学思想进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站在自家文化的立场上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有意识地选择和融通。这种儒道融通思想在陈景元的思想中具有政治意蕴,他主张以自然无为之治道精神来规范儒家以仁义礼为核心的纲常名教,对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互补性地思想整合。  相似文献   
105.
在朱子性情关系的多重分析中,性善论只是一种假设。此种假设体现在“性体情用”原则中,体现在“心统性情”关系中,亦体现在“心贯已发未发”命题中。此种假设在朱子哲学中是可能与必要的。对于朱子性情关系中的性善论假设进行剖析,有助于为研究朱子哲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6.
老子《道德经》上下篇多次提到水、甘露、江海、川谷等水意象,以水设喻,论述其独特道体形而上学中的处柔、守雌、虚静的人生观。提出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论断。纵贯其水意象的总体趣向,可以归纳出其内在的五大哲学内涵。一、神之造物:涤除从远古有神论角度看,万事  相似文献   
107.
儒家所建构的性别伦理并不是男性彻底压制女性的二元对立,而是家族一元体内两性相依互动的男尊女卑,是一个复杂灵动的性别差等结构。家族一元体为此性别差等结构奠定了总体框架,使男女两性共同从属于父系家族;家族一元体内的男尊女卑是其核心支柱,集中体现了父系家族的父权性质;两性阴阳对反则使性别差等结构接榫而成为一个循环系统,两性都转而成为父系家族的维护者。正是家族一元体的笼罩与运作机制,才使得儒家性别差等演化为一个隐固循环的结构系统。因此,剖析儒家性别差等结构的内在层次及其制约机制是阐释各种复杂交错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任晓倩  方娴  隋雪  吴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174-1185
手写体文字与打印体文字的识别过程存在很大差异, 与打印体文字相比, 手写体文字的识别受文本材料的影响更大, 具体包括文字的物理结构特性、文字特性、书写风格等。有关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 手写体文字识别加工所涉及的脑区与打印体文字有所区别, 它既包含识别打印体文字的枕叶和外侧额顶叶, 还涉及到手写体文字识别的文化特异性脑区, 包括左后侧运动皮层, 外侧前额叶和后侧顶叶皮层。手写体文字加工既涉及整体加工, 也涉及特征加工, 加工方式既有其特异性, 又有与打印体文字的共同之处。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大脑在识别手写体文字时, 怎样在嘈杂的视觉信息中提取目标词, 并考虑手写体文字识别理论模型的构建, 以便更好地解释手写体文字的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09.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与伦理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较多,因此要思考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胚胎干细胞来源有四种:选择性流产的人类胚胎组织;治疗不孕症夫妇不需要的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捐献者专门为研究所捐献的配子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人体细胞核移植入人或动物的卵泡内产生人类胚胎或嵌合体胚胎。用不同胚胎来源研究干细胞产生的伦理问题不同,伦理的思考和结论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0.
李纪 《中国道教》2002,(6):44-45
道门中人经常说要“持经佩戒”。那么,经戒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要修科仪戒律钞》中说的很清楚,“经以检恶,戒以防非”。遵经修道,依戒行事,对于修道者修道能否成功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