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12篇
  355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多种无政府主义观点,它们缺乏对国家功能的正确认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国家的出现是必然的,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国家的政治必须具备道德基础,而“互利”“相互性”和“公道”模式在提供按正义原则行事的主观动机方面都有其局限。应该从国家作为最高伦理实体的角度走出契约论正义观的困境。  相似文献   
832.
“人际宽恕”乃是过错行为的受伤害者对过错方的一种原宥行为。德里达提出“唯有宽恕不可宽恕者方为宽恕”。该主张从当事人双方的相互行为后撤,强调受害者单方面的无条件的“赠予”性宽恕。但这种主张却忽视了过错方视角以及与之相应的宽恕的“挣得”性特征。思考“不可宽恕者”这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宽恕”需要综合考量当事人双方选择上的开放性,尊重当事人尤其是受害者的“体验之秘密”。为此,我们借助道德心理学分析,趋近对“不可宽恕者”的性质与面貌的同情性理解与准确的呈示,避免像德里达那样简单地回避或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833.
卢毅 《伦理学研究》2023,(1):102-108
作为弗洛伊德晚年最重要的文本之一,《(自)我与它》(Das Ich und das Es)既是弗洛伊德对其理论发展的深化与总结,也是对精神分析理论创立以来所面对的临床难题的反思与回应。然而,由于从英译本转译且尤其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缺乏确切把握等原因,汉语学界长期以来都以“本我—自我—超我”的所谓“三我”结构来概括弗洛伊德在文本中构建的精神装置模型,因而错失了弗洛伊德在文本中所呈现的(自)我与作为构成(自)我之基础的“非我”即“它”之间的内在张力及其效应,进而也错失了洞见弗洛伊德式主体的发生、结构与伦理地位的重要契机。结合拉康对弗洛伊德“它曾在处,我应生成”(Wo Es war,soll Ich werden)的解读,有理由认为弗洛伊德已经揭示了在布伯式的“我—你”关系或列维纳斯式的“我—他”关系之先,对作为主体的“(自)我”具有更加原本的存在奠基作用以及伦理意谓的“我—它”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创造性重构对于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34.
弗雷格的逻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实数理论还原为逻辑。在《算术的基本规律》中,实数被定义为量域中的量的比例,而量域是一个属于正类的类。尽管《算术的基本规律》中的系统有矛盾,但是这本著作中的实数理论能以一致的方式加以重构。库契拉选择在集合论的框架中重构它。他证明了弗雷格的量域和实数集是稠密连续有序且具有阿基米德性的阿贝尔群。本文在库契拉的重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们是戴德金连续的阿基米德有序域。  相似文献   
835.
心理学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鲍尔比代表的第一阶段创建了理论框架爱因斯沃斯代表的第二阶段发展了陌生情境技术并积累了大量观察资料和跨文化资料;80年代以来的第三阶段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依恋与社会情绪的整合等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36.
维果茨基论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维果茨基关于言语的个体发生的论述,言语个体发生过程中思维和言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7.
张日晻 《心理科学》2000,23(4):430-434
本文就自我同一性的诸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自我同一性概念、同一性扩散、心理的延缓期几个方面;并介绍了中外有关自我同一性地位的研究的几项成果,包括马西亚(J.E Marcia,1964,1965)的研究、加藤厚(1993,1997)的研究和张日昇(1993,1994)对中国青年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实证研究;此外,还介绍了自我同一性形成度的自我测定量表及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38.
连绵词语音类似的启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快速启动范型考察了视觉连绵词加工中语音的自动激活.两个实验发现,无论是首字同音还是尾字同音启动都可以促进对连绵词的命名反应,且基本不受目标词熟悉性(词频高低)及真假词的影响.可以推断,至少在连绵词--这种单词素词的词汇通达中存在语音的自动激活,这种语音的激活可以说是前词的装配与词水平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839.
如果我能唱     
黄美廉 《天风》2011,(2):51-51
如果我能完整唱一首歌那将是对你的感恩和赞美苦难中 你给我安慰彷徨时  相似文献   
840.
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首次将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史分为“一个序曲”和“两个阶段”。其中,Clayton用实证法研究智慧心理的序曲,开始时间至迟不晚于1976年,戛然而止于1982年,其特点是“昙花一现”。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时间始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延续至21世纪初,其特点是“柏林智慧模式一花独秀,新皮亚杰主义智慧观和智慧的平衡理论作为两片绿叶相衬托”。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时间始自2004年,延续至现在,其特点是“百花齐放”,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慧被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出现了更多不同的智慧理论和测量智慧工具;二是兴起了多个研究热点,进一步拓宽了智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回顾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近50年来,对智慧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有组织、从零星探讨到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二是,研究对象从智慧者的特征到智慧特征,再到智慧者的特征,再到结合智慧者的特征和智慧特征来研究智慧,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展望未来,宜在两个方面推进智慧心理学的研究:一是,须尽快开发研究智慧的成熟实验范式,并揭示智慧的脑机制;二是,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