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0篇
  9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加灵  吴新望 《天风》2015,(4):29+39
讨论与流行语相关的话题需要勇气,因为会在文章中使用一些我自己正在批判的不雅且污秽的流行语。当然,读者一定知道我不是存心要写出来,乃是因为看到许多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不谨慎言语,因此冒险以浅白的话将它们表达出来。流行语,又称潮语用语,简称潮语,一般源自年轻人之间自创、俚语或网络语言。从流行语的现象看,它反映了特定时期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与  相似文献   
842.
王柯平 《哲学研究》2012,(5):62-70,112,129
<正>在《诗学》第六章里,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怜悯与恐惧(di eleou kai phobou)使这些情感得以疏泄或净化(pathēma tōn katharsin)"。(Aristotle,1911,VI,1449b27-28;参见亚里士多德,l999年,第63页)对于涉及"疏泄或净化"的katharsis问题,他在《诗学》里一笔带过,语焉不  相似文献   
843.
自<诗经>始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雅兴寄"的美学精神便一脉传承.<毛诗序>释"风雅"曰:"风者,讽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多次将一风雅"并举提出"圣文之雅丽",强调作品意蕴的雅正.他释<诗经>"六义"时说,"风清而不杂""文丽而不淫"认为"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这些都为古代艺术的风雅传统定下了基调并为后世的文艺思想与美学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4.
因着圣洗,我已成为你的徒弟,因着坚振,我曾宣誓向你学习,因着和好圣事,我常借悔改纠正自己”。因着圣体圣事,我竟能与你更为亲密,因着祈祷默想,我已懂得天父旨意,因着崇高志向,我常希望能够像你。  相似文献   
845.
浮生半日     
一个人满足了衣食,就追求名利;满足了名利,就追求富贵;满足了富贵,就追求长久保持之术。如此一来,则不知何日才得安闲。难怪性情旷达的北宋文豪苏东坡也不禁要发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浩叹。闲暇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助人细致入微地咂摸生活深层的况味。平日大家忙得如陀螺般直转,  相似文献   
846.
目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对经典作家原始文本及其思想的深度挖掘和客观阐释仍显得非常不够,基于此,本文特别解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选择关乎这一议题的《我的权力》部分。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权利、法律乃至犯罪等现象归属具体法学讨论的范畴,然而无论是施蒂纳还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它们看作单纯的法的问题,而是从个体与社会的分野中,紧密结合人的自由问题来透视它们的存在方式、表现形态及其本质特征,这使其各自的分析别具特色和深度,而且呈现出两种很不相同的视角和思路。当然,它们之间与其说是对立的,还不如说是互补的;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矛盾、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差异,要求我们必须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判明趋势,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47.
本文主要阐释<楞伽经>中所说如来藏之"无我"义.分析如来藏与外道"我"见的根本区别及具体的理论体现,说明如来藏之"无我"须从诸法唯心所现这一角度来理解.如来藏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而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亦皆是心中之相,本自无我,众生有无明故于此心种种相执为实有,若无无明则知诸法唯心,体性如幻.此如幻之心相亦是诸法本真之相,属如来藏之有相的一面--此义在中国佛教中则被表述为"自心本自具足"、"一念三千"等.最后辨析如来藏"无我"义与"空无"的区别,说明如来藏之"无我"并非拨无本心,亦非断灭一切相,与"空无"之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48.
陈丰盛 《天风》2015,(4):52-53
盛足风牧师曾是浙江教会的著名领袖。1914年,他出生于宁波象山的一个基督徒家庭。1936年,毕业于武昌华中协和神学院。1941年1月,由循道公会宁波教区按立为牧师,并先后在宁波江北堂、开明讲堂、象山县新桥村晨光堂、宁波锡安堂、江东堂、百年堂等担任牧职。盛牧师曾任循道公会宁波教区主席,历任浙江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宁波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他从青年时期开始便热衷于写作。直到1993年5月退休后,盛牧师仍勤于笔耕,他的《祈  相似文献   
849.
方以智的代表作<药地炮庄>素称难读.出于其师友及弟子之手的序、跋和发凡,倒是为阅读和理解提供了不少的线索.文章即是对全部16篇文字(含方以智本人一篇)的标点和注解.有关成书时间、著述风格、学术宗旨及师承渊源等问题,题解和注文中皆略有考辨.  相似文献   
850.
《管子》继承老子“道”论中的形而上之道,以“心”、“气”为主要论述的范畴,并加以转化,从而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精气说”。将“精气”看做是世间万物的生命本源,认为一个人养护“精气”可以积德成智,更能够培养成一种昂然开阔的人格气象,这对中国后世历代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将其视为中国绘画品评与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和艺术家所探求的最高境界。“精气”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审美与品评中的重要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