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10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8—12岁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众现象的研究内容至今均为感知觉方面的认知,同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只要求被试各别地单独作出判断,故有必要探究群体情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四种群体情境,使用三种“后果/意向”式道德故事作刺激材料,被试为8、10、12岁儿童计353名。结果表明,群体情境会使儿童的道德判断发明明显的从众变化,成人权威的群体情境最为有力、小型的和友伴群领袖的群体情境次之、微型的群体情境又次之。  相似文献   
42.
对儿童言语记录个案的分析表明:儿童在11—14个月期间开始获得词。此时儿童所获得的词,主要是与儿童日常生活或动作相联系的名词和动词,其次是象声词。这些词语87.5%来源于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 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总是由成人结合情景进行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儿童对成人言语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成人言语教授的作用。由此可见,儿童言语的获得是在人类特有的大脑以及言语器官发育的基础上,在与人们交际过程中,经过成人的言语教授,并经儿童有选择的模仿学习和概括而成的。  相似文献   
43.
李苓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70-174
本文属于探索性研究,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运用依恋理论解释异地恋人群体的互动模式,结果表明依恋类型和自我暴露、冲突行为及归因、关系满意度都有显著差异。依恋类型通过自我暴露的能力、对自我和他人的解释方式、满足伴侣需要的能力来影响恋爱质量,恋爱双方存在依恋类型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4.
对390名小学4-6年级儿童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儿童心理适应性的影响,以及成人依恋、父母情绪表达和亲子依恋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分别通过6条途径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1)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父亲回避,父亲积极情绪表达,父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2)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父亲回避,母亲积极情绪表达,母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3)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母亲回避,父亲积极情绪表达,父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4)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母亲回避,父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5)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母亲回避,母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6)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母亲回避,母亲积极情绪表达,母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  相似文献   
45.
王晓丽  陈国鹏 《心理科学》2005,28(3):523-526
以数字、图形和颜色为实验材料,测量了青年和老年被试在记忆广度和斯腾伯格任务中的成绩。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三种材料的记忆广度都有显著的下降,记忆的搜索速度也减慢;发现在老年期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与搜索速度也存在反比例关系。作者认为这一结果对短时记忆容量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6.
王岩 《天风》2016,(9):43-43
在北美印第安的彻罗基族人中,一直保留着独特的成人仪式。在成人礼的前一天,父亲会给儿子蒙上眼睛,将他带到森林深处,儿子坐在一截树桩上,整夜不能摘下眼罩,也不能哭喊呼救。一旦熬过这艰难恐怖的夜晚,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他身上时,他就成为族人眼中真正的男子汉。此外,他不可以将这一经验告诉其他男孩,因为每一个男孩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步入成年。村子里又有一个男孩面临考验,他跟着父亲走入密林,然后父亲亲吻了他的脸颊,告诉他黎明时分会来接他回家,  相似文献   
47.
孔子的\"义\"内含\"仁\"与\"礼\"两大因素,在外延上展开为\"义德\"、\"义政\"、\"义利\"三个方面。从幸福观一般原则的意义上看,孔子的义利观规定着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现实品格,表现为重公利轻私利、重精神轻物欲的整体倾向,同时也客观地确认了功利的正当性。这种规定和确认是孔子在对现实生活的辩证分析中完成的。孔子的义利观探讨的不仅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而且关乎理想人格的成就,\"成人\"意义上的义利观在内在和深层意义上确立了孔子德性幸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8.
美国成人学习不良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研究的逐步深入,近年来,成人学习不良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心理学研究新的热点。在回顾了成人学习不良概念的提出与确立后,介绍了美国学术界对成人学习不良的筛查和界定标准,并对该领域主要成果从学业发展、阅读困难、元认知和干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成人学习不良界定标准的不统一、长期追踪研究的缺乏以及针对成人学习不良心理咨询体系的滞后等已成为当前该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在吸取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符合自身国情的筛查和诊断标准,掌握学习不良在我国成人群体当中的发生率和分布状况,同时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和追踪研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我国成人学习不良研究的体系。  相似文献   
49.
问题解决与成人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成人期认知发展以及成人期和老龄化过程中日常认知功能的变化,通过研究成人解决日常问题从而检验其认知加工过程的变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传统的问题解决研究把成人期看作是个体思维的衰退期,而近来关于成人期日常问题的研究表明。成人期个体出现了一种新质的思维──辩证思维。与此相适应,成人在解决日常问题时,使用认知、元认知和认识论认知来共同监控问题解决的认知进程。特别是认识论认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儿童、青少年期相比,成人期面临的认知任务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解决这类任务,必须将情感和认知高度整合起来,运用辩证思维去解决。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成人学习不良者的一般特点,并深入分析了成人学习不良的注意、记忆、思维、智力等方面的认知特征,探讨了依据认知特征对成人学习不良者进行教育干预的模式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