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网上检索中无意间看到一段话,“不借助于个体心理学,也许不能彻底明白有人为何要杀人如麻;没有群体心理学,则人们永远无法理解,为何仍会有那么多人认为他不但做得正确,并且伟大无比。”这段话一下子把我打动留住了。因为我曾有过一段“认为自己不但做得正确,并且伟大无比”的经历。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篇书评,评法国心理学家塞奇·莫斯科维奇的群体心理学著作《群氓的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汉译精品新世纪版),于是找到了书并阅读。我曾是一名“法轮功”团体的成员,如果用褒意倾向的语言说,是信念极为坚定的一员,用贬意倾向的语言说,是痴…  相似文献   
12.
"群己之辩"与近代中国的价值观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群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群己平衡、甚至群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在"群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我国伊斯兰教好戏连台的一年,贾庆林主席先后参加了中国伊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解经工作十周年总结大会和中国伊斯兰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两次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伊斯兰教界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国伊斯兰教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是对我国伊斯兰教界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社会矛盾加剧,突发事件增多,影响社会安定和谐。而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找到最正确的舆论引导点是媒体的责任。本文结合一些突发事件案倒,分析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的发展过程,并探讨媒体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足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丰盛 《天风》2014,(4):9-11
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对亲环境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体的个体内部因素转向行为相关的社会外部因素。本文对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微观(个体内部因素)、中观及宏观(外部情境因素)不同层次的前因变量,并对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加以区分的系统整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未来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珏 《管子学刊》2014,(3):54-59
西汉上层皇族的身份是由先赋的血缘关系确定的,这一社会群体是由拥有王、列侯(初为彻侯)封号的宗室子弟组成。在西汉历史上,上层皇族社会地位、社会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变化,不仅涉及西汉政治体制的本质方面的问题,更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所特有的历史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59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群体相对剥夺与网络集群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以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为中介变量的双路径模型及群体认同在双路径模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群体相对剥夺显著正向预测网络集群攻击行为;(2)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在群体相对剥夺与网络集群攻击行为之间有中介作用;(3)群体认同在群体相对剥夺通过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影响网络集群攻击行为的双路径模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群际偏爱是在群体内或群体间产生的,在评价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个群体明显偏好的倾向。内外群体偏爱是群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对内外群体偏爱的实证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对群际偏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虽然有很多理论都可以解释群际偏爱的现象,但是社会认同理论是能够同时解释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偏爱的比较全面的理论,因此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群际偏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柴民权  管健 《心理科学》2015,(5):1170-1177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其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为测量指标,检验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探察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和群体认同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群体认同在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与积极群际接触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积极群际接触可以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2)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人认同水平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4)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中介作用不受其群体认同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对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和感知的群体受害者身份与群体认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