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问卷法对290名初中生在初中三年间积极适应的发展状况进行四次追踪测试,利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检验个体积极适应的变化趋势,同时考察了随时间稳定变量(学校转换)和随时间变化变量(压力知觉)对积极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初一到初三,个体积极适应的自我肯定和行事效率维度呈曲线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逐年下降;亲社会倾向呈线性上升趋势;积极应对呈线性下降趋势;2、学校转变对初中生积极适应发展的影响较小;3、压力知觉可显著抑制当时初中生的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42.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转变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347名小学生为被试,对其“双减”实施前后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行了纵向追踪。结果表明:(1)小学生学习投入存在“低学习投入组”、“中等学习投入组”、“高专注低活力组”和“高学习投入组”四种不同类别;(2)“双减”政策实施后,“中等学习投入组”和“高学习投入组”稳定性较强,“低学习投入组”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在政策实施半年后,“高专注低活力组”学生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政策实施一年后,该组学生保持在“高专注低活力组”的概率较高;(3)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学习投入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还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43.
我国社会政策的弱势性及其转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思斌 《学海》2006,(6):25-30
本文着力研究我国社会政策的弱势性问题。文章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处于弱势状态,并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的关系,立法过程,社会政策系统的特点等角度指出社会政策弱势性的表现。文章认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社会问题的“非问题化”策略、政策选择中精英的经济偏向,社会政策责权的非专属性以及社会福利的意识形态的特点造就了社会政策的弱势性。文章进一步指出,随着社会快速转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我国社会政策弱势状态的转变出现了契机。文章提出社会政策的增权问题,指出社会政策的发展是政府的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以天心正法为中心,指出两宋是道教斋醮法术的转变时期.天心正法作为两宋之际新出的符策派,其产生以及发展都与两宋道教"斋醮之变"的整体趋势紧密相连."恪守古法"与"随俗行事"是道教仪式文化在两宋之际呈现出多维度发展的表现.两宋之后的道教法术日益呈现出"内修外法"或曰"内丹外符"的倾向;道教驱邪法术与度亡科仪的结合也越发紧密;斋醮法术因地域而异,因派而异的多元化格局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45.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由两大部分构成 ,即精英阶层的经济伦理和大众阶层的经济伦理。这两部分有不同的来源、内容和表现方式 ,因此在近现代也有不同的变革轨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变革重点 ,现今应放在农民阶层的经济伦理方面。朱贻庭教授的《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及其现代变革论纲》一文中的一些观点 ,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6.
中学生力学概念转变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应用教学实验、测验、访谈等多种方法,对100名高一学生力学概念的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力学概念转变的方式有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联想对比、实例演绎、变式思维、实验推导和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47.
回归人文是当代医学的迫切课题。克服当代医学人性冷漠的缺陷,从根本上说,必须实现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变革现行的医疗思想,同时为医学与人文的结合提供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提高医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执业能力。  相似文献   
48.
洪明  范兆雄 《心理科学》2015,(2):373-378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法,以广东省627 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以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组织特征、组织认同与教学方式转变的关系。结果表明:(1)组织特征能显著正向预测组织认同和教学方式转变,组织认同能显著正向预测教学方式转变。(2)组织认同在组织特征影响教学方式转变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教师对他们所属学校的组织认同水平有效地促进其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9.
以1012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进行3年的追踪研究, 采用潜在剖面分析与潜在转变分析考察了早期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的亚组分化与转变情况, 以及学校资源与性别在青少年发展适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初一时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分化成2个亚组:适应良好组与内化问题组, 初二与初三时青少年分化成4个适应亚组:适应良好组、内化问题组、外化问题组和同伴拒绝组; (2)从初二到初三, 适应良好组和内化问题组的青少年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 同伴拒绝组和外化问题组的青少年向适应良好组转变的概率最高; (3)拥有更多学校资源的青少年更可能处于或保留在适应良好组, 同时在初二时拥有更多学校资源的外化问题组和同伴拒绝组的青少年在初三时更可能向适应良好组转变; (4)初二时女生更大概率地进入内化问题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早期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发展模式多样性的理解, 并提示教育人员有必要对青少年适应状况进行全面筛查和动态监测, 以便针对适应亚组和性别特点制定更为复杂的预防和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50.
正靖室作为早期道教徒们的宗活动之所,从其建造的场所来看,由早期的民家之靖到名山大泽,道徒们开始逐步重视自身的修炼。这种观念的转变也使靖室承担角色发生了转变,从早期的祀神场所发展成了道士修炼之。在这种观念的转变中可以窥见道教在早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