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面对面和计算机群体决策在观点产生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全全  李宏 《心理学报》2003,35(4):492-498
以144名被试组成32个群体,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对群体规模、群体类型和交流方式等3个变量在观点产生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在所有实验条件下,CM(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决策群体都比FTF(面对面的)决策群体产生了更多数量的有效观点;CM名义群体比FTF名义群体产生了更多数量的有效观点。有效观点和创新观点产生的数量,主要受产生式障碍和评价恐怖的影响。(2)交流方式影响群体创新观点的数量,但对观点产生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影响。群体规模和群体类型影响观点产生的深度和广度。名义群体比互动群体产生范围更广的观点。一般来说,名义群体比互动群体产生的观点深度高。匿名性和平行沟通是促进群体成员产生大量创新观点的主要原因。(3)相对于传统的FTF头脑风暴法,运用电子头脑风暴法的群体成员对自己或群体所产生的观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72.
证严 《法音》2003,(7):10-10
上圣下辉法师慈鉴:顷接邀请书,法师忧心自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不忍芸芸众生承受非典型肺炎侵袭,慈悲启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法会。承蒙法师厚爱来函邀约,证严虽因慈济工作诸多事务,不克前往参与盛会,惟当以最虔诚之心,恭祝法会顺利圆满!并祈愿疫情早日降伏,患者早得康复,普令有情,均沾法益,永离灾难。专此敬复祈祝吉祥如意!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证严法师贺信$佛教慈济基金会@证严  相似文献   
173.
为学体验是儒学的首要哲学方法。儒家为己之学的取向决定为学贵在自得于心 ,以返回内心、回归本性为自然 ,注重通过有限的方式独立地、自主地体验无限的道体。为学体验强调在刻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心性修养保持心灵的澄静莹洁 ,以达到与道为一的最高顿悟境界 ,即动静相生、知情欲融而为一的不动心境界。为学体验作为知行合一的工夫 ,是既包含感性、知性、理性的认识要素又超越于它们的哲学思维方式。为学体验达到与道为一意味着“通” ,即人类的心灵把自身融化于外在的客体之中 ,超越了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主客体融而为一的最高境界标志着生生不已的高度创造性的主体自由。  相似文献   
174.
赵勇 《天风》2003,(9):52-52
我应该像母亲那样爱自己更爱他人,无怨无悔,哪怕鬃发染白。因为上帝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爱,我们才能爱上帝及爱上帝一切所爱的人。  相似文献   
175.
在早期儒家伦理学的诸品德之中 ,“孝”德占据着核心地位 ,但在现当代伦理学追求“普遍爱”的背景下 ,古老的儒家“孝”德的意义似乎显得过时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儒家的“孝”德 ?本文从了解“孝”的原初意义入手 ,通过分析当代儒学评论家对儒家“仁”的解释 ,试图揭示儒家“爱”的本质特征及其与“普遍爱”之间的关系 ,并探索理解儒家的“孝”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6.
老子养生思想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宇宙观基础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 ,老子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并且是按照“道”的规律运动变化的。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一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 ,真正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它在天…  相似文献   
177.
道家养德调心的意义治疗思想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在西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理论 ,发掘道家的意义治疗思想和心理健康智慧。道家注重养德调心、心德互养。其意义治疗思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返璞归真 ,因性而为 ;“为人”、“与人”,超越自我 ;不与物迁 ,宠辱不惊 ;清心寡欲 ,不为物累。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启示人们自觉地追寻人生的意义 ,将心理治疗与精神层面的意义治疗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学  相似文献   
178.
易小明 《学海》2002,23(1):168-172
发展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发展市场经济必须规范市场 ,而商品作为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它所具有的利己与利他的伦理二重性也必须在规范市场中得以实现 ;现实内涵发展着的为人民服务 ,既是干部为人民和人民为人民的双主体服务 ,也是利己与利他相统一的服务 ,这种双向服务也只能在规范市场中展开、完成。所以 ,规范市场是以达到利己与利他相统一为目的的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9.
牟宗三之后,当代新儒学初步表现出了多元开展的理论特色。在继续沿着前辈新儒家的基本精神方向对儒学学理系统作进一步阐释的同时,主要表现出了三方面的发展走势:一是继续倡导开展儒学与人类诸文化系统间的对话,代表了在当代人类文化的多元开展中将儒学的智慧精神进一步融入世界文化的发展走势;二是提出了“中学为用”的观念,表明后牟宗三时代新儒学的理论兴奋点已开始向儒家学理在现实层面的推扩转移;三是提出了“后新儒学”的概念,表现出了在对新儒学予以内在批判的基础上力图有所开新的理论意向。上述发展走势表明,面向21世纪,儒学将继续走向世界;如何面对后现代主义的问题,已成为当代新儒家关注的重心问题之一;以心性之学为主体的现代新儒学将面临可能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0.
佛言祖语     
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 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