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耶稣生在白冷城,却长在纳匝肋.在《圣经》中,耶稣被称做`纳匝肋'人耶稣.纳匝肋是耶稣的故乡,同耶路撒冷、白冷城一起,被视为圣地最重要的三个城市之一.在这里,圣母玛利因`圣神怀孕'怀了耶稣,耶稣降临人间后,在纳匝肋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小城的历史和传说纳匝肋位于以色列加利肋亚山麓南部,是一座不大的山城,人口只有大约6万.驱车进入城里,要经过相当陡急的七拐八弯.大概很少有人会把纳匝肋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城市,因为这里的确没有值得炫耀的宽敞街道和秀美如画的风景,而交通堵塞却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街道两边,多是仓促建成的平房,一幢挨…  相似文献   
162.
古朝鲜诗人金三宜堂的诗作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侵染,是完美妇德最好体现。其诗作风格婉约而清新,内容主要为日常生活的感悟及最自然和时序变化的感怀。而大量的次韵诗则体现了哪儿时代封建制度对女性创作的桎梏。一、完美妇德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163.
弥勒信仰自印度传入中国就成了中国佛教菩萨信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界对于弥勒信仰的起源,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源于外来的“弥赛亚”或伊朗的“米特拉”信仰.实际上,弥勒信仰有属于自己的“救度”性格与“拯救”方式.  相似文献   
164.
2015年3月4日至8日,中国伊协研究部一行3人前往贵州省威宁、六盘水和黔西南进行伊斯兰文化遗产与穆斯林文化发展现状调研。此次调研的清真寺主要包括威宁县杨湾桥清真寺、马家屯清真大寺、秀水海清真寺、观风海镇清真寺、鸭子塘清真寺、那街清真寺、后寨清真寺,六盘水市清真寺和黔西南州青山清真寺、兴仁清真寺及雨樟镇鲁础营回族乡的三家寨道堂,共11座清真寺。  相似文献   
165.
陈永远 《天风》1994,(11):20-21
1993年12月4日,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浦口教堂新堂落成典礼的日子。浦口堂的建成是上帝特别的宏恩。  相似文献   
166.
“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父亲的一生是活生生的荣主益人的见证,作为他的子女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的怀念写出来和主内众弟兄姊妹一起分享主丰盛的恩典。 父亲蔡志澄1904年出生在福建南靖县龙山圩井尾村一个信主的普通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67.
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到天主教保定主教府,实地考察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自身建设情况。作为河北省首届"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天主教保定主教府一直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成为凝聚、服务信教群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8.
退步是向前     
《佛教文化》2011,(3):117-117
手把青秧插满田,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向前。低头便见水退步原来是禅诗的作者为唐五代时期的契此禅师,即传说中的布袋和尚,后人奉其为弥勒菩萨化身,我们常在寺院天王殿中看到的欢喜自在的弥勒佛像,便是以其为原型。  相似文献   
169.
广东天主教界把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福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入领会会议精神。会议召开后,广东省天主教"两会"全体工作人员带头学习会议有关精神并立即通知号召各教区开展学习贯彻活动。天主教汕头教区在黄炳章主教的主持下,组织  相似文献   
170.
《天风》1996,(8):46-47
金陵师生研讨中国教会的见证和任务 为纪念吴耀宗先生于1956年提出的“三大见证”、“十项任务”发表40周年,由金陵协和神学院中国神学研究室主办召开的“中国教会的见证和任务”研讨会于1996年5月25日在南京举行。在会上发言的师生从不同角度回顾或评价了吴先生对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