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词语后情绪环境对其中的事件记忆产生影响,但是事件后情绪环境如何影响记忆加工仍不清楚。不同的情绪环境理论—“唤醒偏向竞争理论”,“拓宽-建构理论”,“记忆中心的积极情绪促进理论”支持情绪促进的不同本质。已有的研究表明,注意在情绪记忆中有重要作用。实验一、实验二分别探讨词语后情绪环境对其语义加工与内源源加工和外源源加工的影响。与中性环境相比,积极与消极情绪环境阻碍了外源源特征的加工; 与中性环境和积极情绪环境相比,消极情绪环境阻碍了内源源特征的加工。实验结果支持“唤醒偏向竞争理论”,同时表明“评估”和“注意放置”在情绪环境影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 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种。“对数/指数时间折扣模型”、“感知时间基础模型”及“多模态漂移扩散模型”解释了时间感知的作用方式。然而, 现有理论模型还存在诸多局限, 主要包括“长短时距预测偏差”和“实际决策与预期决策偏差”两个方面。因此, 深入探讨时间感知影响跨期决策的基本方式, 分析现有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整合的机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整合时间感知的理论模型, 开展脑机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从深层揭露时间感知的作用本质, 帮助个人与社会更理性地决策。  相似文献   
23.
杨柳  黄敏儿 《心理科学》2022,(1):126-132
研究通过问卷星收集了150对异性恋情侣的情绪分享、感知恋人回应、亲密关系满意度的数据,并采用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情绪分享通过感知恋人回应的中介作用影响亲密关系满意度。女性的积极情绪分享与男性的消极情绪分享直接正向影响自身亲密关系满意度。(2)男性的积极情绪分享正向影响女性的亲密关系满意度。研究揭示了亲密关系中情绪分享和感知恋人回应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特点。  相似文献   
24.
老龄化导致听觉系统、认知功能有所衰退。老年人群的言语理解能力减弱, 韵律信息解析存在困难。老年人对重音、语调、语速等语言韵律感知能力退化, 对情感韵律的加工也出现问题, 特别是消极情绪韵律加工减退较快。老年疾病进一步加深韵律加工难度, 韵律感知呈现出与特定疾病的相关性。未来研究需考察不同语言背景老年人群的韵律感知表现与机制、复杂交流环境的影响、韵律感知障碍对老年疾病的预测、韵律感知的早期干预与复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5.
柴民权  管健 《心理科学》2015,(5):1170-1177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其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为测量指标,检验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探察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和群体认同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群体认同在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与积极群际接触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积极群际接触可以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2)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人认同水平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4)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中介作用不受其群体认同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对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和感知的群体受害者身份与群体认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26.
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s)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群体区别正确反映的类属信仰.类属性思维比我们一般假想的更为复杂.首先,我们在本论文中探讨了在立体性的类属性思维EPA理论框架之下的多维度,即类属性思维的三维度:评估、激活和准确度.同时还特别讨论了类属性思维与具体集体共识的表征特点的图腾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次,对于作为人类信仰一部分的类属性思维准确性莫衷一是的研究,我们进行了全面综述,并且本文还仔细考查文化类属性思维,个体类属性思维,个体与群体的判断,准确性评判的标准,和原分析的数据等等,同时进一步表明类属性思维和客观现实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我们指出类属性思维对解释群体和民族的区别非常重要,特别是人的感知的实质性寓于实在的客观群体本身(“感知的同一性”).我们认为,类属性思维的过程,对于高度的实体性和感知的实质性的群体来说,具有深刻影响,况且群体或部落(民族)的图腾也是其群体或民族的实体性的外在表现.尽管我们不可能解决同类属性思维的过程有关的所有争论,但我们所强调的观点是:类属性思维是人类相互影响和生存的有效类属性识别.  相似文献   
27.
归类的解释观和跨范畴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冬梅  刘志雅  刘鸣 《心理科学》2002,25(5):608-609
归类问题是认知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归类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两种:相似观和解释观,前者主要认为相似性是归类的理论基础,而后者认为仅以相似性来归类是有局限的,认为相似性不应是归类的依据,而应是归类的结果,归类主要是根据对归类结果的合理解释。解释观在80年代后得到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实验的支持,它能很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目标范畴归类和跨范畴分类等现象。  相似文献   
28.
使用基于多水平分析技术的元分析方法对有关儿童攻击和自我感知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计算结果用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现有研究中攻击和自感认知能力之间的相关为-0.01,攻击和自我总体感知间地相关为-0.08,相关结果为低度负相关但达到显性水平,攻击和自感社交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模拟结果与此类似。现有关于儿童攻击和自我感知关系的研究数量还偏少。  相似文献   
29.
婴儿物理因果感知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龚银清 《心理科学》2003,26(3):448-451
继Michotte(1963)用两个发生碰撞的小球对成人的物理因果理解进行研究以来,许多研究者使用该碰撞情境对婴儿的物理因果感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得出了许多颇有争议的结论。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外对婴儿物理因果感知能力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婴儿感知简单物理情境中的因果关系能力的发展,评价了用来解释婴儿物理因果感知的模块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以期对婴儿期的物理因果感知有一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0.
以明代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为起点,顺藤摸瓜,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类似的“离魂”情节,但魂的柔情恰恰反衬出人的无情,这种“离魂”题材的承袭和发展。让人联想到其他更多文学作品之间题材的相似性,它们都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以不同的体裁展现着相似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