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研究小额信贷女性受众自我感知到的由信贷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提升特点以及不同教育程度、户籍、年龄的差异。编制并使用《妇女自我感知社会地位提升问卷》,对天津市18个区县162名获得小额信贷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女性受众自我感知社会地位提升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关系以及个人社会效能感方面;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在自我感知社会地位各维度的得分较高;非农业户籍女性社会地位提升感知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而农业户籍女性年龄差异显著,体现在社会地位总分及个人社会效能感方面。以上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后女性受众自我感知到社会地位有明显提升,但不同教育程度、户籍、年龄的女性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2.
张群华  丁芳  郭勇 《心理学探新》2011,31(5):440-444
为了说明儿童能否感知到父母在情感、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关爱,研究采用情境故事考察了幼儿园中班及小学二、四、六年级169名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感知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感知能力在不断发展;女孩对父母情感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男孩;独生子女对父母生理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高同伴接纳水平儿童对父母生理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水平儿童。  相似文献   
163.
《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以下简称《观念》)被公认为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奠基之作。但是,胡塞尔并未将《观念》放置于他本人在1907—1911年间获得的双重意向性的基础之上,致使他对先验现象学的首次系统展示中潜藏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这种在内时间  相似文献   
164.
杨晨  陈增祥 《心理学报》2019,51(7):841-856
数字的精确性(精确 vs.大概)会影响人们的各种心理与推断,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精确性与形状之间存在关联。具体而言, 精确数字会更有可能被感知为多角, 而大概数字更可能被感知为圆润。实验1和2分别通过内隐联想测试和消费情境确认这一效应的存在, 实验3进一步探讨了流畅性感知对上述匹配效应影响消费者产品评价的中介作用, 实验4则通过反转数字的性别象征意义, 提出了匹配效应的边界条件:当人们头脑中形成“精确=女性、大概=男性”的联系时, 会产生精确数字-圆润形状和大概数字-多角形状的匹配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数字信息与形状信息之间存在认知关联, 它对理解个体如何加工数字信息、形状信息以及企业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5.
驾驶员“视而不见”错误是指驾驶员的视线虽然指向道路上的危险目标, 却没有知觉到其存在, 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本文首先在注意计算框架内, 分别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机制探讨诱发驾驶员“视而不见”错误的主要因素, 该框架解释力不足的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实践经验和动机对驾驶员预期和注意定势的影响。由此提出注意计算框架扩展模型, 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作用机制对驾驶员“视而不见”错误提出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166.
考察吸烟者身份认同和关系观在感知吸烟社会规范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关系中的作用。对1016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感知吸烟社会规范显著正向预测社交性吸烟;(2)身份认同对感知吸烟社会规范和社交性吸烟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3)关系观正向调节感知吸烟社会规范和社交性吸烟的关系,而对感知吸烟社会规范和身份认同关系的调节不显著。研究支持了感知吸烟社会规范影响社交性吸烟的身份认同机制和文化价值观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67.
感觉与料理论是个古老的哲学理论,20世纪上半叶更是极为流行,奥斯汀以艾耶尔的《经验知识之基础》为靶子,采用语言分析方法,对这一理论做出多方面的批判。奥斯汀指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过度概括、虚假两分等常见的哲学谬误,以扭曲的方式使用直接/间接、实在、真正的、看起来等一系列相关语词。奥斯汀还连带批判了当时甚为流行的“两种语言”理论。最后,奥斯汀指出,艾耶尔并非当真对感知问题感兴趣,他当真关心的是认识论,并且继承了一个重大的传统错误,即妄图确立不可能误错、不可能需要纠正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8.
人际互动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征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同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以驾驭复杂的社交环境。最近研究发现个体主要通过模拟自我加工过程实现对他人的理解, 但这种自我加工以及心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我与他人。因此, 为进行成功的人际互动, 大脑必须灵活区分自我和他人相关的表征, 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区分(self-other distinction, SOD)。通过探讨感知、动作、认知以及情感等不同加工水平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区分及相应的研究范式, 实现对人际互动过程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为改善社会认知、情感障碍以及自闭症的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9.
交互性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深切关心的话题,各个流派的思想家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他们的理论基本上都属于交互“主体”性理论。而舍勒却对交互性问题进行了非常独特的处理,他通过对自我的特别界定,开启了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非主体性”交互理论。这一理论被他称作“陌己感知”理论,它是一种关于陌己体验的“直接感知”理论。在“非主体性”的理论定位下,传统的交互“主体”性理论受困其中的第一人称视角问题被消除,陌己体验不再是以本己体验为中介间接被给予的,而是直接被给予的。  相似文献   
170.
已有研究对于双语平衡度是否与三语音系习得水平存在联系并未达成一致。本研究以双语平衡度,即哈萨克语-汉语双语者的非优势语言(汉语)熟悉度水平作为自变量,探索其对三语(英语)音位学习的影响。根据双语平衡度水平将被试分为两组,分别完成哈萨克语元音感知、汉语元音感知和英语元音感知任务。结果发现:首先,高、低双语平衡度组的英语元音识别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别,但其英语元音感知混淆模式存在很大不同,低双语平衡度组的英语元音感知混淆较高双语平衡度组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混淆模式。其次,低双语平衡度组中的优势语言不能有效地解释三语音位感知,非优势语言的音位感知水平对三语音位感知能力的解释率高于高双语平衡度组。这说明双语平衡度影响了三语元音感知。此外,双语间越不均衡,非优势语言的音位感知水平对三语音位感知的解释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