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59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张引  贺雯  罗俊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82-1888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12.
刘啸莳  曹中平 《心理科学》2014,37(4):880-887
为研究童年期遗忘,本研究采用简单最早记忆法考察了60名中国城镇独生最早记忆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在记忆情绪上加入了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的测查。结果发现,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最早记忆各特征均不存在差异,性别差异也不显著。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在最早记忆中出现率分别为53.7%和41.7%。结果表明,中国城镇独生儿童的童年期遗忘在9岁时已变得和成人十分相似;情绪理解对早期记忆的长久保持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13.
贾喆  毛伟宾  朱永泽 《心理科学》2014,37(4):840-844
本研究使用消极情绪视频片段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词表法定向遗忘范式,用2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内容与自我关联性对负性情绪要义和细节记忆的定向遗忘及其权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内容关联性对定向遗忘几乎没有影响,在内容关联条件下,遗忘提示只增加了要义记忆没有增加细节记忆;(2)自我关联性对定向遗忘产生了影响,自我关联条件下出现了定向遗忘,而自我无关条件下定向遗忘消失;(3) 关联性对细节和要义记忆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要义-细节权衡。  相似文献   
214.
框架效应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有不同反应的现象。近年来的认知神经研究发现框架效应的产生,可能源自以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过程,而以前扣带回与前额叶皮层为代表的认知过程对此可能起到抑制与监控的作用。单侧化研究揭示了大脑两半球所擅长的不同思维方式也可能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应整合框架效应的神经机制与理论解释、探索框架效应的领域特异性并探究框架效应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215.
采用记得/知道范式,以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为实验材料,以32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情绪记忆鲜活性和准确性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记忆的记得成绩好于中性记忆,说明情绪记忆较中性记忆更具鲜活性;情绪记忆的鲜活性和准确性存在较大的关联,在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上相关都达到了显著,表明情绪记忆的鲜活性与刺激中心细节的恢复相联系。  相似文献   
216.
李晓明  谢佳 《心理学报》2012,44(12):1641-1650
本研究旨在探讨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 在被试进行决策前, 分别采用图片和短片诱发其与当前决策任务无关的偶然情绪,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选择任务, 并从决策结果和决策过程两个角度考察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 当可选项中不存在1个优势选项时, 与正性情绪相比, 个体在负性情绪下会更倾向于延迟选择, 而个体对决策信息的加工深度在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相比于正性情绪, 个体在负性情绪下会采用更深入的加工策略, 增加了决策难度, 进而提高了个体的延迟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217.
以情绪图片为材料,在RSVP任务下检验了效价和唤醒度在注意瞬脱对抗效应中的作用。实验发现效价在对抗注意瞬脱中起主要作用,且正性图片的对抗效应优于负性图片,但唤醒度对注意瞬脱的影响不显著,结果支持积极情绪对抗注意瞬脱的观点。ERP结果进一步发现以上效应发生在P3代表的工作记忆巩固阶段。而在P2和N2代表的早期注意阶段,尽管已出现了注意瞬脱和情绪加工,但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18.
利他惩罚是指个体为惩罚违反社会规范的人而自愿个人支付成本,它在人类合作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认知控制"与"情绪满足"被用来阐述利他惩罚的产生机制。而神经层面的研究也发现,利他惩罚主要涉及以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为主的基于规则的系统和包括纹状体、内侧前额叶皮层以及脑岛等脑区在内的情绪驱动系统。此外,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可能是利他惩罚行为发生的神经生化基础。未来研究除了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整合利他惩罚的发生机制、神经机制、基因机制以外,还应注重利他惩罚在自然情境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19.
刘惠军  高磊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03-1811
趋近和回避是动机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反映着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 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核心机能。回避动机保证了个体的生存, 趋近动机则促进个体的成长。两类动机系统在前额叶皮层呈不对称偏侧化分布, 趋近动机与左侧额叶皮层激活相连, 回避动机与右侧额叶皮层激活相连。Youngstorm 和Izard等认为两类动机系统失调可能与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 如躁狂、抑郁、焦虑和儿童多动症等。这一观点已得到一些相关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建议未来研究关注趋近-回避动机区分与情绪和认知功能研究的融合, 进一步检验趋近-回避动机系统失调模型, 并加强趋近和回避动机系统的可塑性研究。  相似文献   
220.
范宁  宋耀武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12,35(5):1026-1030
两个实验均以汉字为材料,采用2×3被试内设计,分别使用语义范畴判断和语音判断任务考察了汉字频率对阅读中情绪价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语义任务中,情绪价与字频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低频消极字和积极字的反应时均快于中性字,高频消极字的反应时也快于中性字,但高频积极字与中性字之间无差异。在语音任务中,情绪价与字频之间交互作用显著,低频消极字和积极字的反应时均快于中性字,而高频字的语音通达则不受情绪价的影响。汉字阅读中的情绪价效应不是自动化的过程,会受到字频与任务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