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2篇
  10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机制和管理受到重视。本文就靶向药物导致高血压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考虑可能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关,即影响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所致;介绍临床如何进行高血压管理并建议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使用过程中规范地监测、控制血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2.
农村为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达途径,而且艺术改造着农民的精神结构。因此,不能局限于纯艺术纯粹的乌托邦式的精神追逐与探索,而无视农村社会和有血有肉的农村文化生态。在农村人工环境中最具审美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是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的实践作品。  相似文献   
123.
在一般意义上,疾病的伦理判读极大地拓展了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德行律条和理论体系;促进了对社会文化的审慎批判和多元反思;提供了社会文明和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雏度.在间接意义上.疾病的伦理判读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内设了诱因;为强化国家政治权利提供了契机;为开阔哲学的视野添置了途径;为丰富文学创作母体构筑了平台.  相似文献   
124.
<正>道教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理论基础,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都是道所化生的产物,人的身体也是由道的引导孕育发展的。因此只有符合道的规律,使阴阳二气调和,与天地万物为一,处于自然的生存状态,才能符合身体本原的需要,从而达到身体与精神都和谐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5.
陈赟 《管子学刊》2024,(1):89-101+2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美,于是有了历史完成即历史终结的历史终结论,以及基于历史意义不能在历史内部得以解决的历史虚无主义病理。这种历史意识的自我转换在于将历史从开端与终结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面向由连续和断裂组构的无尽、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国思想正面这一开放历史过程,并不诉诸超越的绝对普遍性,而是探寻在历史内部理解历史中意义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中国思想构建基于天经、地义、人情组构的具体的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转换西方的自由为本的历史进程叙事,以“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构建多元文明的共生秩序。同时,基于中国思想传统,可以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希腊“人学真理”和以色列“救赎真理”的“中道真理”;中道的生存真理基于仁的横向原理和中的纵向原理,构建了中国的“精神性天下”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6.
气候变化是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气候方面的改变, 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均有影响, 这些心理影响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渐进式的。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 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问题聚焦、情绪聚焦和意义聚焦三种, 而意义聚焦可能是其中最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界定某些重要概念, 并使之能够操作化, 需要探讨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研究中国人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127.
Meta-philosophically speaking, th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intended not only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possibility of building "thinking machines," but also to reveal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specific AI approaches. Wittgenstein's comments on the analytic/empirical dichotomy may offer inspirations for AI in the second sense. According to his "river metaphor" in On Certainty, the analytic/empirical boundary should be delimited in a way sensitive to specific contexts of practical reasoning. His proposal seems to suggest that any cognitive modeling project needs to render the system context-sensitive by avoiding representing large amounts of truisms in its cognitive processes, otherwise neither representational compactness no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In this article, different AI approaches (like the Common Sense Law of Inertia approach, the Bayesian approach and the connectionist approach) will be critically evaluated under the afore-mentioned Wittgensteinian criteria, followed by the author's own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what AI needs to try to do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28.
钟伟芳  莫雷  金花  徐贵平 《心理学报》2012,44(6):735-744
一般语言学理论认为, 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句子意义建构是基于词汇语义整合的, 其反映在N400之上, 开始于词语呈现后约250 ms。然而, 近年关于语义P600效应的研究却提示句意建构可能存在多通道或方式, 读者甚至可能在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就已建立了初步句意。为探明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以及如果存在这样的句意建构, 其是从何时开始的, 本研究开展了四个实验。实验1发现被试在句末双字词呈现200 ms后已将其联系到上文语义表征而建立了句意, 提示句意建构开始于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实验2与3进一步发现, 读者开始建立句意的时间约在句末词呈现了150 ms之时。实验4排除了实验1~3效应的其他一些可能解释, 提升了实验1~3结果的可靠性。总体上, 本研究提示: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读者在句末双字词呈现了约150 ms之时就已建立了句意; 可能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相似文献   
129.
基于Frankl(1963)的意义疗法理论观点和Steger等(2006)提出的人生意义双维构念, 考察人生意义对大学新生抑郁的影响机制, 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某东部省会城市1所理工科大学、1所综合性大学的435名新生, 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的意义体验与无聊倾向、抑郁负相关, 与希望正相关;意义寻求与意义体验、抑郁的相关均不显著;(2)意义体验和意义寻求对抑郁具有交互效应, 对意义寻求较低的个体, 意义体验的保护作用更强;(3)意义体验通过无聊倾向和希望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影响抑郁, 且无聊倾向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希望。  相似文献   
130.
视觉表象是在记忆基础上产生的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 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心理活动之一。本综述介绍了该领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表象计算理论模型, 并进一步归纳了视觉表象生成系统的成分及其对应的神经基础。分析结果强调了初级视觉皮层作为“视觉缓冲器”是生成表象的主要机能结构, 以“视觉缓冲器”为基础的表象生成系统的机能受多重因素影响。本综述有助于对视觉表象生成系统形成全面的认识, 促进视觉表象实质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