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论述汉魏两晋佛教与道教之关系史时,近代佛学大师们对道教的第一部道经《太平经》同佛教初入中土的“第一部译经”(?)《四十二章经》的关系问题,颇有认识上的争议。关于两经各自的成书年代孰前孰后以及谁采用(或曰抄袭)谁的教义的问题,说法纷纭,见解不一。特别是关于《四十二章经》的成书年代,更是见解不一致。一般地说,较多的学者,而且是较占优势的一方,认为它们都是成书于汉代,《太平经》成书于佛教已传入中土六十余年的汉顺帝时期(公元126—144在位),四十二章经》译成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或三国时期;  相似文献   
22.
吴明 《佛教文化》1994,(4):20-22
讲了佛法禅定三大系之后,有人希望详细介绍一下三大法系的内容。我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如来禅法系的内容。下列两表可以图示如来禅定法系的大体分类及基本内容(见表一、二)。 如两表所列,如来禅有四大类,即:一、有漏禅——世间根本味禅 二。  相似文献   
23.
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时遇到什么问题都是与父母和好朋友商量。而现在不行了,有了问题只能自己一个人去忍受或去解决。加之有的同学在家倍受父母宠爱,家中生活事宜均由父母料理。而现在一切生活琐事都需要自己去处理,因此,非常家,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24.
25.
道教文化与传统医学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可以从丹道炼养学经典之一的《黄庭经》中明确地看出来。中医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赖经络而维系,以气为中介,兼以神为主导的一个整体。正是以此为基础,《黄庭经》以体察到的人体内部气化过程(内景)为依据,系统地提出了人体的三部八景二  相似文献   
26.
自两汉以来,道流方士中出现了许多精通气功与内丹术的高士。如汉昭帝时人张微子,“受服雾气之道”,能散形之室,与云雾合体。九灵子皇化,“得还年却老、胎息内视之要”。黄卢子葛越,“甚能治病,千里寄姓名治之皆愈,不必见病人身也。善气禁之道,禁虎狼百虫皆不得动,飞鸟甲得去,水  相似文献   
27.
一、《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的时代与作者《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是早期天师道的重要经典,经文包括五篇,最具史料价值的是《大道家令戒》、《天师教》、《阳平治》三篇。该经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关于该经的时代,学者意见不一。概言之,胡适、大渊忍尔、饶宗颐、柳存仁等先生主曹魏说①;张松辉、吴相武先生近年撰文重申此说②;汤用彤、唐长孺两先生主十六国元魏说③;杨联皗先生初主元魏说,后同意曹魏说④;小林正美先生认为出于宋末⑤。唐长孺先生提出的“秦人”问题,是考订《天师教戒科经》时代的重要线索。《大道家令戒》叙化…  相似文献   
28.
重新出发     
刘凌维 《天风》2021,(1):57-57
搭错车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6点35分准时出门,赶往附近的公交车站。到站台后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电子牌,电子牌显示13路车只有一站就要到达了。转过头,我惊喜发现公交车已经到站,便匆匆随人流挤上了车。公交车开出三四站后,我发现它行驶的线路改变了,刚去询问司机,转念一,前两年公路维修时,有一段时间也曾走过这条线路,应该是我一到车站便上车,没来得及看线路通知吧!于是,我便又安心地拿起手机。几站后便听到报站的站名全是自己不熟悉的,急忙走上前询问司机师傅:距离五台山站还有几站?  相似文献   
29.
原始佛教的涅槃,是指断除爱欲、熄灭贪、瞋,愚,进而达到心理解脱的最高境界。原始佛教的涅槃具有无我解脱、现世证得和出世性的特征,并不存在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假设,其涅槃的实现途径是以禁欲和观为两条主线,以戒、定、慧三学为修习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
司马承祯 (647—735)是唐代并名的道教养生理论家。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据《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载:“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师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为陶氏三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潘师正逝世于太山逍遥谷。其后司马承祯遍历名山,隐于天台玉霄峰。武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诏赞美。及将归还,遣麟台监李峤饯行于洛桥之东(《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景云二年(711年),睿宗令其兄子承祎到天台迎司马承祯入宫,问以道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