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07篇
  109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国外有关儿童对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儿童空间表征研究的主要进展,简要介绍了有关空间表征的认知发展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以空间表征的对应说为框架对儿童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指出了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42.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居住社区正在持续发展与壮大,并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其发展的重要部分。结合国家重视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背景,以晋城市凤翔社区为例,对其景观空间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社区景观空间的改造对策,以改善居民的现有居住环境,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843.
叶海涛  沈利华 《学海》2022,(4):80-85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关战略发展全局的空间生产,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属性。基于国土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权力主体,其权力运行应充分保障公民个人空间权利。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为导向,实现人口、资源、产业、环境等在国土空间格局中的合理均衡分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效规避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有力保障了居民空间权利,彰显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空间生产正义、空间分配正义与空间消费正义。  相似文献   
844.
赵敬鹏 《学海》2022,(6):210-216
“自说自画”堪称中国当代小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例如范小青在创作《赤脚医生万泉和》的过程中,绘制了“表述时间变化”的空间示意插图,呈现出耐人寻味的文学形式。这些插图绝非装饰或者附属品,而是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我家院子”的空间记忆激发小说创作,记忆的空间属性决定作家采用“立铺讲唱”的传统,并将医疗站的面积、位移线索与小说主旨结合起来。但作家个人记忆的介入,导致赤脚医生历史的文学书写存在诸多叙事矛盾与间性。这些间性遗留在小说与插图之间、特别是小说内部,一方面澄明万泉和无法自为地认识赤脚医生,另一方面又展现出后窑的集体力量,挟裹着万泉和不得不做赤脚医生的“非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845.
针对国内老旧街区在城市交通、公共空间、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开放街区理念在其中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开放街区理念下的典型案例,即巴黎马塞纳新区的开放街区实践,提出街区制模式在中国老旧街区重构中的应用,即“小区开放,组团封闭”模式及商业综合体模式,并对街区制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老旧街区的更新提供理论和应用助力。  相似文献   
846.
以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对Yi-Fu Tuan归纳的17对空间词进行了相似性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分层聚类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4个主题:⑴三维方位;⑵边界;⑶空间饱和程度;⑷视觉距离。汉族大学生空间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⑴方位/状态;⑵以观察者为参照/以物为参照。纳西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5个主题:⑴垂直方位;⑵水平方位;⑶边界;⑷空间饱和度;⑸视觉距离。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词的概念结构也有两个维度:⑴水平/垂直;⑵状态/方位。汉族大学生和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认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垂直”维度上,这与汉族和纳西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相一致。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主题和空间概念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7.
黄燕华 《学海》2023,(6):22-32
城市化进程中空间的制度性分化与区隔重新定义了空间的性质和人们的生活,打造具有社会性的公共空间成为消费新时代资本扩张的重要方式。立足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本文提出制度性空间-日常生活实践-社会性空间这一框架,分析酒吧经营者如何整合社会语境中的异质性要素对空间和人群进行再组织,打造另类的社会生态以激活空间的经济效益。声光电等场所布置为进入酒吧的人群构建了特定的集体休闲叙事,人群组织和位置安排则进一步形成娱乐性消费动员。通过制度性空间中的“游走”和具体空间的“介入”“挪用”实践,人们各自生成了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图景,共同支撑宏观社会的运转和资本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848.
丁翔  黄星鼎 《美与时代》2023,(12):80-82
“浅空间”概念是《透明性》一书中重要的空间概念,它延续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最早从立体主义绘画中引申而来,是现象透明性理论的转化介质,主要作用在于分析空间中的层化关系。中国山水画在历史的河流中,同样出现过类似于立体主义空间关系的画面组织形式。山水画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这四者微妙的关系为园林门洞的取景空间建立了可分析的纽带。通过分析立体主义之于“浅空间”理论和中国山水画之于中国园林的关系,以“浅空间”理论为出发点,尝试以别样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门洞中的空间关系,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析提供多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849.
费嘉昱 《美与时代》2023,(12):14-16
建筑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人类需要“表达生活情境”的象征性艺术作品,以从中获得意义。人类建筑空间精神气质的传达可以增强人对所处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明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感悟自身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获得意义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确认自身的存在是具有意义的,否则会让人产生无力感。从建筑空间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构成“住所”的基础,因此一个建筑空间的精神气质传达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50.
鲁宝 《世界哲学》2023,(1):35-47
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批判理论中一直以来是备受重视的研究热点。阿尔都塞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诊断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隐秘机制,他将资产阶级统治归属于无意识的表现性结构问题,这种表现依托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质询”与“物质铭刻”机制。列斐伏尔进一步将阿尔都塞阐释的机制明确转换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实践的具体再生产问题,通过“空间生产问题式”对抽象空间霸权给予总体性解蔽。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的论题都受到了拉康主义观点,即镜像主体与家庭关系的分裂式再生产的强烈影响。“镜像”“机器”与“空间”便成为拉康、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通过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判与现代性空间批判揭示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个关键隐喻。他们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视域,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实践的科学话语。反思三位哲学家在该问题上的贡献与局限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生产关系再生产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