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0篇
  3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把时间洞察力的观点归纳为八个方面:时间洞察力的发展观、性别观、学业观、生活观、文化观、健康观、人格观及精神病理学观点。认为时间洞察力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论构建和因果关系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92.
诗歌是以凝炼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流芳百世的艺术珍品。诗歌语言凝炼,内容浓缩集中,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识解水平理论角度研究问题表征对伦理判断的影响。本文推断,事件的时间距离使得人们更容易形成高识解表征,能更好地辨别决策困境中的伦理原则;未来结果考虑特征高的管理者更关注决策的长期后果,也倾向于维护伦理原则。研究用两个实验递进验证了假设。139位大学生被试参加了实验1,结果支持了假设;实验2采用92位MBA学生的样本重复检验结论,并进一步验证未来结果考虑如何调节影响时间距离与伦理判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模型的视角,探究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调查863名高中生。结果表明:(1)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正念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中介作用及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因此,正念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学习倦怠,提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可以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5.
王艳  蒋晶 《心理学报》2022,54(1):78-90
在日常生活和购物环境中, 混乱无序无处不在。然而, 关于环境无序性对消费者产品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却十分有限, 本文试图填补这一不足。具体而言,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环境无序性与多样化寻求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且自我效能威胁和未来偏好不确定感在其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通过1个预实验和4个实验, 本文发现无论在真实环境、线下购物环境、工作环境, 还是线上产品陈列情境下, 环境无序性均可提升多样化寻求行为; 无序的环境会对消费者的自我效能产生威胁, 进而增强其对未来产品偏好的不确定性感知, 最终促使其通过增加多样化寻求行为来应对未来可能变化的产品偏好。  相似文献   
96.
为考察社会排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1采用cyberball范式操纵社会排斥,考察其对物质主义价值观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2采用回忆范式操纵社会排斥,并进一步考察了未来取向在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排斥可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取向在社会排斥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排斥导致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升高,进而减少亲社会行为,而未来取向可以降低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7.
考察未来取向测试新方法(作品分析法)有效性及对比已有测量方法(自陈问卷法、行为测试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问卷法测得青少年未来取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行为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测得青少年未来取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问卷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相关密切,行为测试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相关密切,作品分析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学业成绩均相关。作品分析法是一种有效测量青少年未来取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8.
余静 《哲学研究》2012,(11):27-31
<正>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劳动方式的新的变革,使人在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人的劳动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马克思早在19世纪中叶所预见的:由于自动化生产的实现,"劳动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8页)这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生产的实现,必然使机器代替人的部分劳动;并且越先进的机器越能代替人的劳动的更大部分,从而把人置于直接生产过程的旁边,以生产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99.
我搞教育搞了九年时间,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中国,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年轻白领,如果你让他们用两个字形容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那么这两个字十有八九会是——迷茫。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仿佛迷茫是常态,不迷茫才是"变态"。迷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搞不清现在应该做什么,担心现在做的事情都没有用。比如,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出路在哪里。考研吧,又不喜欢搞研究,跨专业考研又不知  相似文献   
100.
现实性监控是来源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分析表明,现实性监控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学习项目的比例、学习和测验阶段之间的干扰任务、被试的想象能力等均对现实性监控存在一定的影响;②儿童的现实性监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老人的现实性监控能力相对较低;③不同病人在现实性监控中有不同的困难;④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提取激活的大脑区域不同,前额区在区分两类项目时的作用明显.今后应在整合研究结论、建立相应认知模型、构建前额区和顶区联合作用的神经网络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