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刊讯7月20日至26日,第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发来贺电,并题写了佛光普照的墨宝。生活禅夏令营的倡导者、柏林禅寺退居方丈净慧长老在开营式上回顾了生活禅夏令营走过  相似文献   
32.
中和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未发之中"和"思虑未萌时功夫"。宋儒将"未发"与"中"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所以在解释"未发是中,而已发却有不和"、"喜怒哀乐未发时是否是中"等问题上面临困境。阳明以"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明确未发已发体用不离。他通过对"未发"与"中"的解析,指出"常人未发之中未能全得",解释了"未发是中,而已发却有不和"的现象;通过对"戒慎恐惧亦是念"的诠释,不但消除了以时间先后论未发已发的可能,而且从本体、发用、功夫三方面,较为圆满地解释了"何思何虑"与"戒慎恐惧"的统一性。他论证了"未发之中"即在已发中,本体之"寂"未尝离"感",对部分儒家修行者欲以无念为功夫求"未发之中"的错误进行了剖析和校正。阳明对中和问题的讨论可视为对明道《定性书》的发挥与展开,其于概念之分疏,功夫之辩证,对整个宋明儒学义理系统的完善无疑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3.
何博超 《世界哲学》2017,(4):109-116
阿维森纳的模态理论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过将可能性和必然性确立为"存在/是"的固有属性,他区分了存在与本质,历史性地深刻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存在理论。本文首先论述阿氏对存在与本质的划分,其次分析阿氏的模态体系与这种划分的关联,从而阐明他如何用模态联结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并发展了亚氏的潜能理论。  相似文献   
34.
新闻工作中的"是"与"应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是与应当的问题,特别是应当的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的问题表现为应当如何选择新闻题材,应当如何报道新闻事实以及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应当之冲突的问题,而最根本的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王晓朝 《世界哲学》2012,(2):136-144
本文是在进一步研读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的基础上对王路教授《读不懂的柏拉图》一文所做的回应。作者认为,王路教授对柏拉图该文中相关原文的解读有误,对中译文的两条主要批评意见站不住脚。王路教授指出柏拉图这节对话所举的例子中根本没有出现"存在"一词,作者认为被中译文译为"存在"的相应的希腊语词有"存在"之意,可以译为"存在"。王路教授指出这节对话中所举例子与想要说明的观点不匹配,作者认为这节对话没有所谓不匹配的问题,用感觉可以说明"存在",而不能说明"是"。  相似文献   
36.
李凤龙 《天风》2009,(7):59-59
刚才还是童年的梦境,转瞬已是年过半百的老翁;怎么就历尽了苦涩艰辛?因为我是父亲! 在那贫穷艰难的年代里,带着两角钱领孩子们去赶会;忍住辛酸与他们一同开心,因为我是父亲!  相似文献   
37.
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禅道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祖道一创立洪州禅系的成功及其"平常心是道"这一禅学理念的形成与广泛传播,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完成."平常心是道"在本质上是一种随缘任运,顺乎自然的禅道自然观."触类是道"是马祖突出生活意味的生活禅之理论基石.禅悟直觉与平常心的内在关联是悟道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从心性本体论的"自性"高度看,平常心的另一内核在于它所具有的真实价值;"立处即真",使"平常心是道"的禅道自然观开启了洪州禅系更富创意而自由,更加活泼而自然的宗风.  相似文献   
38.
6.是其之所是与表示但与此先于原初的这个关系不还是一种收回(r啨cup啨ration)吗?①让我们将此更仔细地察看一下。应承者之应并不把这不同时话题化,就好像这不同时是被留下来的、被记住的或被历史地重构出来的一样。此应不能进行话题化或进行把握。但这不是出于软弱无力;对不能被容纳者而言就无所谓容纳能力。此一非现在之为不可把握是由于其无比巨大,或由于其“无比(superlative)”卑微,或由于其———例如———善,而善即无比(lesuperlatif)本身。此一非现在在这里是不可见的,是被分开的(或神圣的),并因此而是一非起源(non-origine),是无…  相似文献   
39.
麦金太尔解决休谟伦理难题的贡献与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试图解决休谟伦理难题,即“是”与“应该”的矛盾。本文对此作一个初步的分析,力图证明麦金尔在这个方面的贡献对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0.
郭成磊 《孔子研究》2020,(1):150-160
清华简《心是谓中》断命在天章对天命、鬼神干预人事的认可,与战国楚地盛行的信鬼好祠之风具有密切关联。基于对这种风气积弊日深的深刻认识,简文作者采取了一种权宜之策,即通过吸取并改造儒家的命论,一方面承认天鬼对人的客观限制,另一方面又凸显心身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保家没身等活动中要注重个体内在的道德自律,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