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5篇
  7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那永恒的国度里,上帝为我们安排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天堂,黄金街道、碧玉城墙、天使弹琴、歌声环绕、没有悲伤、没有死亡,是人人向往的地方。然而,信徒在没有进入天上的天堂之前,可以先进人人间的天堂。何谓人间天堂,那就是相聚在爱里。 有这样一个基督徒的家庭,邻居问他们家为何如此和睦友好。家庭的老者说自家个个都是“坏人”。  相似文献   
52.
孙顺顺 《孔子研究》2020,(1):103-110
宋代的理学思潮重塑了由汉代郑玄以来井田制研究的汉学典范,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典范,即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化典范。井田制研究的汉学典范困境和宋代理学思潮的冲击是井田制研究理学化开启的前提条件。宋代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化是一个过程,又可分为两期。前期为井田制研究的理学思潮化阶段。北宋欧阳修是井田制理学化的早期实践者,他将理学批判和理学形上论运用到井田制的研究中,这是井田制研究理学化的开端。其后,宋儒井田制研究的重点是批判汉儒的方法和观点,但忽视形而上的研究,破而不立,并没有建立新典范的意识。后期是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典范化阶段。南宋朱熹的研究扭转了两宋以来重批判轻形上的风气,将典范所依据的经典由《周礼》转向《孟子》;将所要诠释的井田制模式由《周礼》井田制沟洫制转为《孟子》九夫为井制;确立了以义理为本、典制为末观念为制度阐释的原则。朱熹的相关研究标志着井田制理学化典范的形成。井田制研究理学化过程是理学思潮重塑汉唐以来经学研究的面貌的过程,也是理学思潮自身调适和转向的过程。通过对井田制研究理学化过程的考察,可以丰富理学思潮如何成为典范的认知,也可以为汉学转向宋学的内在理路提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3.
王卡 《中国道教》1990,(4):28-30
敦煌唐乌本《老子西升化胡经》卷一,有两件抄本,编号为S1587、P2004。两件卷首均载有“魏明帝”所撰之《老子化胡经序》。可惜因抄本残损,文字缺伕颇多,难以通读。今考《正统道藏》所收,宋人谢守灏编撰《混元圣纪》卷一、卷五及《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上,都摘录有“魏明帝御制”的《老君化胡经赞》,或题作《老君赞》。以之与上述敦煌抄本相校,可知《化胡经赞》实即《化胡经序》并且《赞》文恰好可以补足《序》文的残缺。兹以敦煌S1587号残卷为底本,参校《道藏》引文及P2004号残卷,录存《老子化胡经序》全文如下: 老子化胡经序魏[明帝御制] 浑元未始,老君唯先,长[于太初,冥昧之前。]无师无祖,诞生自然。合真[散朴,乃微乃玄。仰而]举之,耀乎霄乾;俯而循[之,深乎渊源。敷二仪]以布化,烛三光以列天。  相似文献   
54.
如今商潮汹涌,波及佛门。有僧谓:可以经商。理由是:有助教化。这真是:看穿幻世求菩提,一心只为了生死;身披袈裟忙营利,一念贪执何日尽? 佛教传世数千载,历尽多少磨难。世乱粮绝之时,佛子何曾入俗经商。而今未至绝境,何虑衣食?佛门崇尚随缘度日,何须财谋?  相似文献   
55.
黄有东 《现代哲学》2017,(4):115-120
要构建"文化"研究的中国特色话语范式,凸显"文化"研究的中国主体性,就必须对"文化"这个核心概念的中国意义有个明确的理解。考察"文化"概念在中国的古典意义生成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文"的文化意义,"化"的文化意义,"文化"的完整意义。通过对"文化"的词源学考察:"文"从自然形式进于精神道德内容,"化"由自然造化进于精神道德感化,可以清晰地认识"文化"概念在中国的古典意义:它是与"武力""武功"相对,以道德教化、道德感化为中心的文治教化、人文教化、人文化成。  相似文献   
56.
《华西教会新闻》是20世纪上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西部经营的一份英文报刊.刊物最初的宗旨是:面向华西传教士出版,由传教士撰稿和管理,为传教士提供交流信息、交换观点的平台.随着时代的演变,刊物办刊宗旨和方针从为传教士服务扩展到为中国基督教发展提供思想交流平台;读者对象逐步囊括懂英文的中国人士,作者范围也扩大到能以英文读写的中国基督徒.这一变化与中国本土教会的发展和中国基督徒文人的成长相呼应,是了解四川基督教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7.
常婕 《美与时代》2013,(12):66-6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实现,需要学生自主的发现解决问题,这对于教学创新而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优质的问题集进行教学,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问题化教学设计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在自身的探索和研究基础上,正朝着规范化、有效化发展发展。  相似文献   
58.
采用客体回溯范式,以客体预览利化效应(object specific previewing benefit, OSPB)作为指标,考察表面特征线索对客体保持的作用。实验1使用双向隧道创建时空线索不明确的条件,研究表面颜色特征线索的作用。实验2使用单向隧道使时空线索明确,研究表面颜色特征线索与时空线索一致、冲突情境下的客体保持。实验1和实验2均出现了OSPB效应,且实验2冲突情境的OSPB效应低于一致情境。研究结果表明在时空线索不明确的条件下,仅凭表面颜色特征线索就能实现客体保持;在时空线索明确的条件下,时空线索是客体保持的主要线索,同时表面颜色特征线索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类型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曾盼盼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3,26(2):268-271
本研究考察并比较了四至六年级儿童的视觉-空间表征策略、数学问题解决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表明:五、六年级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各年级无显著差异。将数学问题分成三个难度等级,发现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难度等级1的题目上。另外,六年级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  相似文献   
60.
刘建军 《学海》2012,(1):109-119
从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化”运动,这一运动直接导致了从计划体系向市场体系的转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市场化逻辑而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对中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1世纪中国的发展更多的是表现为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向社会主义道德化的转型,中国两次转型的重要动力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力与修复力.对于未来中国来说,她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社会主义道德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化三重面向的压力,这三重面向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冲突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