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92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情绪理解力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40名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情绪理解力的测查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抽象的情绪概念和简单的情绪词汇;会依赖表情、言语及副言语和身体动作线索识别他人的情绪;会依赖内部心理活动、表情和身体动作线索识别自己的情绪;儿童已理解情绪与事件/行为间的因果联系,对积极情绪事件/行为的理解具有社交性和亲社会性的特点,对消极情绪事件/行为的理解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在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隐藏能力时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2.
情绪易感性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重清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6,29(3):668-670
从个性视角看情绪-认知关系从而提出情绪易感性概念,专指人们在执行认知活动时受其情绪影响的程度特征,而区分于情绪敏感性、情绪性、情绪风格、情绪调节等概念。对涉及情绪易感性的情绪启动研究、情绪STROOP研究和神经心理学研究等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需要整合行为和生理水平,研究情绪易感性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王亚鹏  董奇 《心理科学》2006,29(6):1512-1514
本文从情绪的效价载荷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面部表情的识别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以及情绪的诱发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等三方面介绍了情绪加工的脑机制及其研究现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脑皮层在加工不同效价载荷的情绪时具有很大的重叠性;有关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神经环路负责调节对不同面部表情的反应;有关诱发的情绪的研究表明,前扣带回皮层在表征实验诱发的情绪时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章最后指出了情绪研究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在我国开展情绪的脑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使人的心理染上特殊的主观色彩。情绪依其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分为三种:激情、应澈和心境。激情是一种突然爆发、反应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见义勇为、狂喜、暴怒、恐惧、悲伤和绝望等,它通常与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意外刺激等引起的激烈的内心冲突相关。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使得整个机体的生理处于高度激活的水平.表现出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血糖增高等等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强迫症是一种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我国12个地区的调查表明,该病患病率为0.30‰,本病发病以青少年居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它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强烈而持续的精神刺激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是此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有一位男子头脑中产生一种自己也知道是很荒唐的想法:“我如果一旦管不住自己,就可能去拿菜刀,如果再一激动就可能去砍妻子。”所以他就把家中的刀子、剪子、刮脸刀锁在抽屉里,把钥匙交给妻子,并告诉她:“我要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给我。”这是典型的强迫症的一种。  相似文献   
996.
论道德评价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善恶价值判断,以表明褒贬态度的道德活动。道德评价所形成的社会舆论直接作用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选择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客观地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予以道德评判,必须澄清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二是关于道德评价的依据问题;三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权重问题;四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97.
职业倦怠评价标准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增大,职业倦怠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在评述几种职业倦怠评价标准之后对其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使用情绪智力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量表对9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成就动机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2)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成就动机与大学生创业意向间的关系。(3)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4)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时间标记是指日常生活中所有突出的独特性事件。个体在经历当下的时间标记或期待未来的时间标记时, 其追求目标的动机水平得到提高, 并表现出更多的目标相关行为, 即时间标记具有一种动力效应。时间标记可能增加了个体对不同时间自我之间的分离感, 继而通过自我效能感、保持一致的自我形象、损失规避及缩小差距等心理过程提高追求目标的动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时间标记在动力效应中的角色定位及动力效应的持续时间、探究时间标记动力效应的普适性、检验可能的心理机制并在实践领域开展时间标记助推行为决策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曾颖  夏天生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596-1606
近年来, 随着音乐的神经科学与神经美学的发展, 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即音乐的神经美学。这一研究领域关注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 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感知、认知和情感解释。音乐审美加工引起了相应的审美反应, 其中有三种音乐审美反应得到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即音乐审美情绪、判断与偏好。研究者围绕这三种反应, 对音乐审美反应的知觉、认知、情绪加工和影响因素以及其神经机制展开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音乐和美学的行为与神经机制提供了经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