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92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改进的点–探测范式,考察熟练双语者在情绪注意偏向中对情绪信息加工的优势效应及该效应产生的原因。采用2(熟练双语者和非熟练双语者)×3(靶刺激与消极词汇出现的位置一致、不一致和中性条件)×2(线索呈现时间为100 ms和400 ms)的混合实验设计,记录被试对靶子的按键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发现:线索呈现100 ms和400 ms时,两组被试在注意定向分数上无显著差异;线索呈现100 ms时,两组被试的注意解除分数无显著差异;线索呈现400 ms时,熟练双语者的注意解除分数显著小于非熟练双语者。结果表明,在情绪注意偏向任务中,熟练双语者比非熟练双语者表现出了对情绪词汇信息更好的注意抑制控制能力,体现出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双语优势效应,产生这一优势效应的原因是熟练双语者在注意的晚期阶段比非熟练双语者具有更好的情绪信息注意解除能力。  相似文献   
62.
为探讨具身内隐情绪和外显情绪之间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实验采用情绪视频启动范式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同时采用面部表情操纵技术诱导其具身积极情绪或具身消极情绪,然后要求被试完成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替代使用任务(AUT)与顿悟字谜测验。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流畅性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而在消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原创性得分与顿悟字谜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灵活性在两种情绪条件下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面部表情和外显情绪的相容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的情绪相容性分别影响着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63.
采用跨通道启动范式,探讨言语与面孔情绪加工的相互影响效应,以及语言差异(母语:汉语;非母语:英语)在其中的影响作用。实验1以言语情绪词为启动刺激,面孔情绪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启动刺激条件,在汉语启动刺激条件下的面孔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言语情绪刺激能够启动面孔情绪刺激。实验2以面孔情绪为启动刺激,言语情绪词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目标刺激条件,在汉语目标刺激条件下的言语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面孔情绪刺激能够启动言语情绪刺激。研究结果表明,言语情绪与面孔情绪的加工能够相互影响,但这种相互关系仅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此外,母语和非母语在情绪功能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4.
公安民警常常身临应激和危险情境中,是创伤事件的易感人群,但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尚且缺乏。已有研究发现,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个体的执行功能存在缺陷,表现在对冲突信息的抑制能力受损以及对创伤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和情绪唤起。本研究以公安民警为实验组被试,据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分为高低两组,在校大学生为对照组被试,采用Stroop范式探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公安民警“冷”、“热”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公安民警在“冷”、“热”执行功能上不存在缺陷,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启示对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公安民警进行干预时,应关注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在“热”执行功能上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专业认同、学业情绪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与抑郁自评量表对3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专业认同对积极学业情绪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只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在专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中,积极低唤醒与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温水煮青蛙”效应。  相似文献   
66.
对刺激或刺激表征的注意、反应或回忆进行抑制, 导致随后对该刺激的价值评估出现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作抑制贬值效应.目前, 对该效应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抑制贬值假说和行为刺激交互理论.抑制贬值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抑制强度、工作记忆负荷和对刺激物原有价值的知觉水平.对于该效应神经机制的研究重点关注额中回、眶额皮层和杏仁核...  相似文献   
67.
同事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教师绩效同事评价结果的因素结构。通过文献回顾、开放式调查、关键事件访谈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教师绩效的结构,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同事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发现教师绩效包含6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教学价值与师生互动,前3个维度组成关系绩效,其余维度组成任务绩效。关系绩效与任务绩效有较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68.
中小学生对父母管教信息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反应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俊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3,35(3):370-378
运用情境模拟的方法,对中小学生对父母管教信息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反应倾向进行了研究。被试是616名中小学生。结果表明:(1)小学中年级以上学生对家长管教信息的情绪有较准确的认知;(2)不同管教信息的教育效能有优劣之分:诱导教诲最能引起被试的正面反应,其次是困扰担忧,伤心失望能引起部分学生的顺从反应,愤怒批评易引起子女的消极情绪和对抗行为。(3)父亲发出的管教信息比母亲更具权威性,更易引起子女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倾向。(4)学生对家长管教信息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小学生比中学生更易接受、顺从家长管教,女生比男生易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与服从行为。(5)被试的认知评价与其情绪反应、行为倾向有较高的一致性。学生对父母管教信息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管教信息的认知。如果学生的认知较为积极,更易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69.
何畏 《哲学研究》2012,(2):113-117
<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落地生根的基础,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个大概念,它涉及到"荣"、"誉"、"荣誉观"和"耻"、"辱"、"耻辱观"及其总概念"荣辱观"。每个概念都有特定的本质、存在方式、发生机制、对立面或对应范畴。  相似文献   
70.
通过问卷调查与开展医学伦理查房的实践,发现医学伦理查房开展过程中,存在伦理查房内容缺乏标准化操作、缺乏医学伦理查房的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良好的医学伦理环境、教育培训不能满足医院工作的需要等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医学伦理查房标准化操作指南,完善医学伦理查房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医学伦理学环境,加强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培训,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