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7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情绪感染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情绪是一种具有组织性, 深刻内涵, 并且持续变化的心理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周边人的情感变化, 这一交互过程被称为情绪感染。当前关于情绪感染形成机制的理论假设主要包括模仿-回馈机制、联想-学习机制、语言调节联想机制、认知机制、直接诱导机制等, 其中模仿-回馈机制得到了大多数学者们的接受。在情绪感染的形成过程中, 个体差异性、性别、文化构成了主要的调节变量, 它们影响着个体情绪感染的强度变化。近年来, 情绪感染理论研究从个体情绪感染的机制研究转向群体内部个体间的情绪感染交互作用研究, 循环效应被用于解释成员间的情绪感染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注意以下方面:1)个体差异性对情绪感染的感知程度的系统研究; 2)群体成员间的情绪感染机制研究, 特别是群体负面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 3)情绪感染理论在服务管理等人员交互性强的行业内的实践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52.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情绪理解是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按Tager-Flusber和Sullivan提出的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它属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先于社会认知成分出现;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知觉成分与社会认知成分越来越难以分离。情绪理解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简单情绪的理解;和愿望、信念有关的情绪理解;复杂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该文综述了近20年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在方法上和内容上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53.
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研究探讨了四个年龄阶段12种具体情绪感受频率和四种情绪调节方式(评价忽视、表情抑制、评价重视、表情宣泄)使用频率及其发展趋势.334名初中、高中、大学本科、成年被试填写了本研究的具体情绪量表(DES-IV)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结果表明(1)四个年龄阶段在12种具体情绪感受频率的顺序上基本一致,快乐和兴趣较多,内疚和羞愧较多.(2)正情绪调节以重视和宣泄为主,负情绪以忽视和抑制为主.原因调节多于反应调节.(3)成年之后,惊奇、羞愧、厌恶、悲伤、内疚有下降的发展趋势,负情绪的忽视和抑制、正情绪抑制也有增强的发展趋势.(4)情绪和情绪调节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本文对社会文化因素在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中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54.
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5,28(5):1246-1250
人们对情绪智力研究的兴趣渐起.但围绕情绪智力的基本概念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情绪智力的术语本身、概念内涵和外延以及与非智力因素、社会智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冀更好地确立其在心理学中的科学地位,促进这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5.
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其中的能力模型理论颇具影响力。该理论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一种独立的智力成分,并深入阐述了情绪智力的本质及测量问题,是一个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对该理论模型的现有的研究做了大致的回顾。  相似文献   
856.
唐淦琦  黄敏儿 《心理学报》2012,44(8):1086-1099
为了检测高、低幸福感人群的负情绪反应诸多特点, 研究在实验室诱发厌恶情绪, 以比较高、低幸福组在情绪主观报告、生理、表情、恢复力及调节策略等方面的差异。组间比较结果显示:(1)负情绪情境下, 低幸福组生理唤醒(HR和GSR)较强, 有较多表情抑制; 高幸福组有更多表情行为, 恢复较快; (2)高幸福组有较强的认知再评习惯。研究提示, 逆境中, 高幸福感人群将有较强的情绪表达与恢复力, 低幸福感人群则保留较强的情绪生理动力。  相似文献   
857.
控制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考察情绪的动机性对注意控制(抑制和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趋近与高回避动机的情绪使被试对oddball任务中偏差刺激的反应更慢,在转换任务中有更大的转换代价;低趋近动机的情绪加快对偏差刺激的反应,降低转换代价;低回避动机的情绪对偏差刺激及转换任务没有影响。说明情绪的动机方向和强度共同调节对注意控制的影响,在趋近性动机方向下,高动机强度情绪阻碍注意控制功能,低动机强度情绪起促进作用;在回避性动机方向下,高动机强度情绪也损害注意控制,低动机强度情绪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58.
音乐情绪识别能力是利用音乐开展情绪调节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情绪调节和音乐治疗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是研究音乐情绪识别的有效音乐刺激。本研究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 通过人际反应指针问卷筛选出高、低共情组被试各36人参加脑电实验, 考察共情能力对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的影响。脑电数据显示, 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内隐识别时, 将宫调和羽调音乐作为启动刺激, 诱发了中期的P2、N400以及晚期正成分LPC (Late Positive Component)。低共情组P2和N400成分的波幅大于高共情组, 高共情组LPC成分的波幅大于低共情组。本研究第一次从电生理层面考察了不同共情能力的个体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时的神经反应差异。高低共情组在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不同阶段的注意投入可能影响了其对音乐刺激的感受, 进而影响音乐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859.
情绪形容词词义的模糊赋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凤四海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4,36(6):704-711
353名大学生被试用模糊赋值方法对表示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的48个形容词的强度和复杂度作语义经验赋值。结果表明:①强度和复杂度是两个不同的情绪评定维度,两者间的情绪形容词模糊语义赋值结果没有必然联系。②在强度和复杂度赋值上,各词的取值基本符合人们日常对这些词所表达情绪体验的理解,性别的量表值存在较大一致性。③男、女生在赋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各词位次和把握度的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与性别差异的情绪经验及个体差异有关。④大学生情绪形容词模糊语义赋值的把握度总体上都较高,各词的语义在两个维度上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⑤根据各词强度赋值隶属度数据计算的模糊距离测度和Phi方关联测度得到了四类形容词相似的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60.
刻板印象从内容模型到系统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健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845-851
21世纪以来,在刻板印象研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SCM)的提出。它通过热情和能力二个维度区分对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新近的系统模型则将SCM与群际情绪、行为反应相结合,并凸现了道德维度,开创性地提出了群际情绪-刻板印象-行为趋向系统模型(Behaviors from Intergroup Affect and Stereotypes Map, BIAS Map)。这一系统模型是对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有意义延伸,同时二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刻板印象内群体与群体间研究的整合性,较之又增添了认知-情绪-行为与刻板印象预测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