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7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味觉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感觉之一, 早已超越“舌尖”的直接感受, 潜在地影响了个体对人际关系及伦理道德的知觉与判断, 改变着个体对冒险与消费等行为的决策。情绪中介假说、具身隐喻假说、进化假说以及社会建构假说从不同视角试图阐明味觉对判断与决策的影响机制。当前研究存在味觉感受存在个体差异、味觉测量难以保证效度、味觉实验缺乏统一研究范式等问题, 未来可继续进行味觉隐喻的验证并将其应用于感官营销、心理治疗等领域, 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 全方位探讨味觉对判断、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2.
重新激活已经储存的记忆会重返暂时不稳定的状态, 需要经历重新稳定, 称为记忆再巩固。在这期间可以通过多种行为手段破坏、强化或更新原始记忆痕迹, 这为开发一种革命性的情绪记忆障碍治疗方法开辟了道路。然而, 即使在简单的实验模型中引发记忆再巩固的条件也是复杂的, 这给临床转化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未来研究可以设置更具生态效应的基础模型, 寻求引发以及干预再巩固的最佳方式, 从神经生理、细胞分子层面进一步深化其内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3.
慈悲冥想是一类旨在培养对自己和他人无条件的善意与同情的冥想练习方法, 主要包括慈心禅和怜悯禅修。诸多研究表明, 慈悲冥想可以促进练习者的利他行为。就影响机制而言, 慈悲冥想可能是通过增强对他人不幸的共情反应, 促进情绪的有效调控和提高亲社会动机来影响练习者的利他行为。未来的研究需选择更具生态效度的利他行为测量方法, 深入挖掘慈悲冥想影响利他行为的动态神经加工过程, 并尝试将慈悲冥想应用于临床群体。  相似文献   
44.
隐藏情绪识别对公共安全防范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表情是揭示隐藏情绪的一条重要通道。但目前隐藏情绪研究较少且微表情因其细微幅度与快速出现等特性难以识别, 其研究尚未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因为, 隐藏情绪的认知与表达机理亟需系统的研究,采集实际场景中的微表情数据, 并以脑电信号辅助微表情的精确标注是提高微表情标注效率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微表情识别方法, 并辅以人脸颜色、注视估计和非接触生理信号等多通道数据, 以检测与识别隐藏情绪。社会公共安全是隐藏情绪分析和识别的典型场景。面向精神疾病患者两害行为(即危害自身或他人的危险行为)风险评估和服刑人员会见场景隐藏情绪检测, 可以有效地对相应系统和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正。  相似文献   
45.
注意捕获是指与任务无关的刺激能够不自觉地吸引注意的现象。实验一采用视觉搜索任务,考察与主任务无关的情绪面孔的注意捕获水平及其机制,实验二进一步探究时间任务需求对无关情绪面孔注意捕获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其他情绪面孔相比,愤怒的情绪面孔捕获了更多的注意,且受到整体情绪加工的影响;时间任务需求影响了目标刺激的注意选择,但愤怒优势效应不受到时间任务需求的影响,因此可能是一种较为自动化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46.
刘洋  郭明春 《心理科学》2020,(6):1376-1383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父母教养课程被普遍视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以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黄金标准”。父母积极教养课程(Triple P – 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本文详尽介绍了Triple P的理论基础、干预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优势以及缺陷。此外,本文结合中国家庭的特点和需求,探讨了该课程运用于中国家庭时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改良的方向,为家庭干预实践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具身内隐情绪和外显情绪之间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实验采用情绪视频启动范式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同时采用面部表情操纵技术诱导其具身积极情绪或具身消极情绪,然后要求被试完成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替代使用任务(AUT)与顿悟字谜测验。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流畅性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而在消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原创性得分与顿悟字谜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灵活性在两种情绪条件下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面部表情和外显情绪的相容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的情绪相容性分别影响着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48.
采用跨通道启动范式,探讨言语与面孔情绪加工的相互影响效应,以及语言差异(母语:汉语;非母语:英语)在其中的影响作用。实验1以言语情绪词为启动刺激,面孔情绪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启动刺激条件,在汉语启动刺激条件下的面孔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言语情绪刺激能够启动面孔情绪刺激。实验2以面孔情绪为启动刺激,言语情绪词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目标刺激条件,在汉语目标刺激条件下的言语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面孔情绪刺激能够启动言语情绪刺激。研究结果表明,言语情绪与面孔情绪的加工能够相互影响,但这种相互关系仅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此外,母语和非母语在情绪功能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9.
为探讨专业认同、学业情绪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与抑郁自评量表对3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专业认同对积极学业情绪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只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在专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中,积极低唤醒与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温水煮青蛙”效应。  相似文献   
50.
采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考察了不同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条件下,直觉和分析思维模式对判断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中,直觉思维比分析思维更有效;(2)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比感觉型决策者更高;(3)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4)思维模式、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对多特征目标的判断质量存在三阶交互作用,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使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最高,而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感觉型决策者;归类组块排列信息时,直觉型决策者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信息随机排列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