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晓斌  佐斌 《心理学报》2012,44(9):1189-1201
从个体建构研究视角出发, 考察了基于面孔知觉的刻板印象激活过程。实验一比较了性别分类判断、启动范式以及同时呈现范式下刻板印象匹配性判断三者所用反应时的差异, 结果发现, 后者显著地大于前二者, 且等于前二者之和; 面孔倒置呈现使同时呈现范式下刻板印象匹配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显著增大, 但其对启动范式中刻板印象匹配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没有影响。实验二基于同时呈现范式, 通过不同程度的面孔变形来操纵性别类别提取的难度, 更精确地探讨了基于面孔知觉的社会类别信息提取过程对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从面孔中提取类别信息难度的增加, 刻板印象激活所用的反应时也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者所提出的刻板印象激活两阶段模型, 即基于面孔知觉的社会类别提取阶段和刻板印象信息激活阶段, 证实社会类别激活和刻板印象信息激活是两个分离的过程, 以社会类别信息提取为目的的面孔知觉对刻板印象的激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2.
采用多篇章学习方式, 结合测试效应研究的经典范式, 设计两个实验探究提取练习策略对高阶技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续学习3篇文章后, 在最终测试阶段学习策略主效应显著, 提取练习组高阶技能的成绩更优:提取组在每篇文章学习间隔中插入即时测试, 无论是概念型知识还是高阶技能, 最终测试中的成绩都显著高于重学组, 但其反应时却低于重学组。在提取练习组中, 概念型知识与高阶技能成绩均有提升, 但概念型知识比高阶技能提升幅度明显; (2)将篇章数扩展至5篇后, 最终测试中, 提取练习组的成绩仍显著高于重学组。对高阶技能4个维度作以分析后发现, 两组在应用与分析维度上差异显著, 但在评估与创造维度上, 提取练习组成绩虽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证实了提取练习是高效学习的有效策略, 不仅体现在单独内容的记忆保持, 也可扩展到连续学习中高阶技能的发展与促进。研究支持了情景语境解释对提取练习内部机制的阐述, 并进一步验证了前摄抑制干扰理论和上下文内容转换假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43.
格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义"乃中土佛教学者诠解融通佛教思想学说之阶段性方法.本文通过"格义"史实与方法之考述探察,认为"格义"包括注经解经之"配说",名相概念之"拟配",性空逍遥之"炉冶".法雅"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之概念比配之格义不足以全当"格义"之名,以之为基础所作"格义"之广狭义或基本义与引申义之区分并不恰切."格义"方法之演进实文化交互之必然.格义方向之正反或顺逆,应于文化交互之历史情景与历史意义上言之.  相似文献   
44.
金志成  张豹 《心理科学》2008,31(2):427-430
负启动(NP)范式是用来研究选择性注意中分心信息抑制的一种实验技术.本研究将经典的NP范式修改成"分步启动显示的NP范式",并通过实验1、2分别探讨了"分步启动显示的NP范式"是否适用于选择性注意中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和记忆提取抑制研究的可行性.实验1发现了NP效应,表明这种范式与经典的NP范式一样,能适用于选择性注意中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实验2也发现了NP效应,表明这种范式研究记忆提取抑制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毛伟宾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8,31(3):741-743
工作记忆容量作为直接影响人类完成高级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而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长期以来关于工作记忆容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记忆的执行性控制成分与高级认知活动的关系上,忽略了对注意焦点的研究,而注意焦点则是为了进行当前的认知加工而把从记忆的激活部分提取出来的信息组块加以保持的一个容量有限系统.该文作者讨论了关于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容量的研究及认识,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民族型心理契约及回族员工角色外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少宏  康小青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34-1441
在传统的心理契约维度结构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民族型心理契约的理论。基于回族文化特征及现实特征, 确定民族型心理契约维度及其层次性特征, 分析民族型心理契约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组织情景因素, 探讨回族员工民族型心理契约的生成机理、民族型心理契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以及益组织行为与损组织行为双向维度的回族员工角色外行为特征。从企业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角度架构民族型心理契约的组织干预模型。  相似文献   
47.
陈少华  郑雪 《心理学探新》2006,26(2):44-47,95
运用加工分离程序,该研究考察了神经质和内外倾对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的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均存在显著个体差异;2)当意识与无意识分离以后,所有被试的无意识提取贡献都显著大于意识提取;3)神经质被试对正性词以及内外倾被试对外向词的无意识提取均有明显个体差异;4)内—外倾被试对相关特质词的意识提取的个体差异不如无意识提取显著。  相似文献   
48.
徐琴美  何洁  钟莹 《心理科学》2006,29(4):822-825,829
以80名二、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临床访谈法,考察在困难情景中儿童的情绪反应,包括情绪类型、情绪表达、表达与否的理由和后继行为。结果表明:1)儿童报告羞愧/伤心多于生气,倾向于表达情绪,在解释是否表达情绪的原因时主要强洞自我保护和强调事实等理由,主要采取改变情景的后继行为。2)儿童倾向于表达生气,不表达羞愧/伤心。3)儿童对情绪反应各变量的认知还存在性别、年级和观众类型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9.
数学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文化以文化为视角.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审视和理解数学,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儿童数学认知开辟了全新的方向.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数学信念、数学价值观、数学典故、数学符号、数学法则以及实物工具等,在儿童数学认知的知识提取、理解与表征、记忆与策略、认知风格、情绪态度以及自我效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两个实验采用语音材料考察了词表表达方式下听觉通道的定向遗忘效应以及相应的机制。实验一中,采用2(组别)×2(词表)混合实验设计获得了听觉通道的定向遗忘效应,但是较为模糊,部分数据显示可能是额外的被试个体差异导致的;实验二中,采用2(性别)×2(词表)×2(条件)×2(科系)混合实验设计,严格控制了被试个体差异等因素,获得了较清晰的定向遗忘效应,且支持提取抑制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